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清朝覆灭后,宫廷里的上千太监都去哪里了最后一种最凄惨!

时间:2022-12-20 20:54:2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一提起来太监,多数人会想到影视剧中,那些飞檐走壁,身怀绝世武功的太监。其实历史上多数太监是没有功夫的,而且大部分人的身世还都很凄惨,只不过历史上祸乱朝纲的太监太多,导致让大家一提起来太监就和祸国殃民联系了起来。

其实太监中也有好名声的,比如唐朝的高力士,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还有下西洋的郑和等等,其实太监只在明朝才有官职,内十二监的掌印及其重要助手才能被称为"太监",正四品的官阶。那么清朝覆灭后,那些太监都去了哪里呢?


(资料图片)

明朝的灭亡和太监掌权有很大的关系,清朝成立后虽然在后宫继续任用宦官,却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太监成了后宫中被净身男子的统称,而且此后没有任何的官职。

清朝大多数的太监都是由于家境贫寒,无以为生才被迫成为太监的。而到了清朝末期,宫里出了几个有名的太监,而在这些太监的家乡,老百姓因为天灾人祸走投无路的时候,当太监就会成为他们唯一的出路。

清末时还有着专门以阉割为生,为皇宫提供太监的世家,据说有两家比较有名,不但接受过皇封,家主都是六品顶戴,而县太爷也只不过是七品官。当时乾隆时期内务府统计的太监人数2866人,而到了嘉庆时2638人,光绪时清王朝更加萧条人数变为1989人,民国二年七月的时候只剩下1517人。

宣统皇帝退位之后,宫里不再接受新太监,宫里原有的太监却开始为了后路而担忧起来,胆大的就偷皇宫里的宝贝,甚至为了湮灭证据烧了建福宫,而建福宫收藏的宝物从嘉靖朝就开始封存,被偷被盗在此次大火之后都无从查起,而感到生活受到太监威胁的溥仪就此决定清理太监。除了保留极个别王室成员贴身伺候的一百多位太监,其余的全部赶出了宫去。那么这些太监最终去了哪里呢?

当时溥仪很生气这些太监的所作所为,只让太监拿了三五块大洋出宫,而且宫门口由官兵看守,不许私藏任何宝物。这些钱对于没有什么谋生技能的太监肯定是不够用了,后来还是由内务府出面筹措了一笔钱,用作给太监们的遣散费。家在北京附近的拿了遣散费可以就近回家。家远的聚集在一个地方等待领了路费之后再走。这只是官面上的一种做法。太监们的出路大致有以下几种。

1.头脑灵活的,有的太监早早的就积攒了一大笔钱财,不论是贪污还是变卖宝物吧,这样出宫后买地置产,也过起了被人伺候的日子。这其中以小德张最为著名,他的身边还有不少小太监伺候。

2.当时太监之间有个"太监养老义会",如果太监交上二十两白银也就是后来的一百块银元,年老了之后就可以在义会所属的地方养老,多数来说义会的所在地就是寺庙,就和现在的养老院差不多,交过钱的在寺庙吃住都不用花钱,因此寺庙成了很多太监出宫后的所在地。

3.有的进入了一些大户人家成为了仆从。因为曾经接受的训练,服务的挺好,这一部分人过得还算不错。齐白石家的看门人就是一位太监。

4、投亲靠友。虽然太监大部分都失去了耕种的能力,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会被家人收留,给他们一定的帮助。

5、流浪,乞讨。有的太监是没攒下钱,连寺庙的银子都交不起,有的是钱财挥霍完了又找不到营生,有的是找不到人收留,这些太监就只有乞讨为生,有不少都被冻死饿死了。

关键词: 祸国殃民 大户人家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