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本是唐朝初年最强盛的国家,却听信谗言走向灭亡!

时间:2022-12-17 15:04:3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中国隋朝后期,突厥汗国的启民可汗去世,始毕可汗继位,突厥汗国再度强盛起来。加上中国大乱,人民大量投奔突厥汗国,突厥势力达到顶峰, 《旧唐书》称其"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 。

中国皇帝唐高祖李渊起兵时,曾向始毕可汗求助,因此不得不年年向突厥汗国纳贡,甚至称臣。唐朝初年,强盛的突厥汗国对中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李世民刚即位,就受到了颉利可汗的威胁和侮辱。

然而,如此强大的突厥,却被一个从中原流亡到突厥的人给祸害惨了,最终导致其走向分裂和衰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突厥的社会组织和中国不同,本质上是由很多游牧部族组成的联合体,各部族尽管听命于可汗,但各自仍是相对独立的。各部族首领与大可汗之间的关系,也和中国王朝的君臣关系有所区别。本来突厥应该按照自己的道路发展下去,但却因为不顾本地的实际情况,盲目学习中国的"先进"政治制度,最终把自己弄得一团糟。而这个向突厥传播先进经验的人,是一个从中国逃亡到突厥的流民,他叫赵德言。

赵德言是中国汉人,在隋末大乱中随流民大军逃往突厥汗国,后来在突厥汗国被颉利可汗发现,得到赏识和重用。《资治通鉴》记载,突厥人本性淳朴,政令简洁,不讲究礼仪排场。而赵德言向颉利可汗推销中国的帝王统治模式,颉利听了感觉很好,就变更突厥旧制度,施行赵德言的建议。赵德言的改革,主要内容是突出颉利的尊贵地位,扩大专制权力,增加上下级之间的繁文缛节。这样一来,颉利当然感觉不错,但其他部族的人渐渐不满,而且政令烦苛也给所有部众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加之颉利又重用贪鄙、反复的胡人,而疏远突厥人,使得部下对他的离心力增强。

恰好这时遇到一场大雪灾,草原上牛羊大量冻死,人民遭遇到了严重的灾荒。颉利的物资不够用了,就不顾灾荒,向各个部族横征暴敛。因此,各个部族对颉利怨言越来越大,渐渐离心离德,甚至不断发动反叛。

在这样的形势下,突厥的国立越来越弱,兵力也越来越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亡之路。这大约是中国贞观初年的事了,中国唐朝很多人向李世民建议应该趁机出兵,一举解决掉突厥的威胁。长孙无忌认为这样做属于背信弃义,不应该出兵,李世民听从了长孙无忌的建议,暂时把侵略突厥汗国的事放下了,至少历史文献就是这么记载的。

然而事实上李世民考虑的应该是,中国还没做好充分的准备,突厥汗国也还有相当的实力,此时出兵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此后不久,贞观三年,李世民派大将李靖率兵侵入东突厥汗国,将其击溃,并俘获了颉利可汗。

关键词: 颉利可汗 长孙无忌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