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环球观热点:清朝的“太子太保”、“太子少保”放现在是什么官?你可能猜不到

时间:2022-12-16 17:51:0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关于"宰相"这个官职想必中国人都或多或少是耳熟的,但实际上宰相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职务称谓。他只不过是一个对国家最高文官的统称而已,之也偶宋朝设立过正服宰相,但叫做太宰或是少宰,所以电视剧那些宰相府什么的,都是虚构的。

历朝历代关于最高一级文官的称谓都不同,有丞相有尚书,有仆射或者是御使大夫。中国近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实际上就是两千多年皇权和相权的争夺过程。因此实权宰相一职是废了又立,立了又废。

也因此这又出现了一个虚衔宰相,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三公三孤"。自周朝开始三公三孤就已定下,这套虚衔职位几乎是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而这三公三孤也不仅是文官可得,武官亦可。


(资料图)

三公后又演变为三师,太师,太傅和太保,而三孤则为少师少傅和少保,意为皇帝之师。三公三孤地位崇高,唐宋元明皆规定三公上朝之时可站在最前端,而各亲王甚至是实职宰相都要靠后站,因此可见其地位之高。

但地位再高也是虚衔,无实权,只不过这代表着在皇帝哪里很有脸面。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三公都是正一品,名副其实的文官之首,只不过没有实权。三孤则是每个朝代都有不同,有时候从一品,有时候是正二品,清朝时候太子少保甚至是从二品。

那么三公三孤解释清楚了,那么在前面加个太子又怎么说呢?本是个太傅,非要加上个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这种。他们又是个什么官职?和原本的三公三孤有什么不同?

实际上一国储君理论上来说就是这个国家下一任的掌权者了,因此他也必须要开始学习处理国事。因此历朝历代对太子都会额外给他设一个"小朝廷",大朝会上的官职也都会给太子的东宫安排上一套,因而这些进入太子宫中任职的官员又称作"东宫属官"。

说白了就是给太子练手用的一套模拟人生游戏,自然朝会上有的三公三孤在太子的东宫小朝廷也会安排一个了。只不过三公三孤地位特殊,即使名义上是太子属官也是正一品正二品。更多的时候是皇帝觉得可以给这个官升官进爵,但又不愿意自己再认几个老师,就给他们分给太子了。

比如说清朝时期,除了康熙朝立国太子之外剩下的朝代都未曾明立太子,但每个皇帝在位的时候都没缺过这些官职的存在。因此这也可以看出,这种官职仅仅就是皇帝为了表示对重臣的恩宠,为其加的虚衔罢了。

但按照正儿八经的官职来说,太子太师,太傅是教太子读书治国的老师,而太子太保则是负责教武的老师。在以往的朝代来说这个官职还是有过作用的,只不过在太子形同虚设的清朝来说这就是个虚衔。那么若是换算到现在的职位,他们都会是个什么官职呢?这可不好猜,因为现在没有太子了。

当然了这是清朝时期中央集权抓在皇帝手中,皇权压过了相权才显得三公三孤没什么权利的样子。但当相权压过皇权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比如说康熙年幼时期他势弱,鳌拜可就是当时的太子少保,他的这个少保可不是什么虚衔了。所以说这官职的虚实主要是皇权和相权,谁占上风。

关键词: 太子少保 太子太保 清朝时期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