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天天短讯!老兵不死,只会逐渐凋零勇冠三军的黄忠与他被边缘化的一生

时间:2022-12-14 14:49:4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今天这篇文章,我则想主要来谈谈老将黄忠。黄忠与关张马赵同在一传中,但是有关黄忠的篇幅极短,甚至铺不满半页。今天这篇文章,我就希望从史料的蛛丝马迹之中去为各位还原一个更加真实饱满的黄忠的形象,为这位我所喜爱的老将留下一些文字。


【资料图】

三国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视家世的时代。在刘表治下的荆州,除非你是大族子弟,不然即便你本事通天,也很难坐拥高位。关于黄忠的家世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我认为黄忠应该是出身自荆州大族安陆黄氏,但是黄忠并非是嫡系血脉,而是比较远的旁系血脉。

在一个庞大的家族之中,嫡系血脉往往更加受到重视,而旁系血脉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边缘化,具体情况例如刘备。刘备虽然是中山靖王之后,但是随着血脉的逐渐边缘化,到了刘备的时候家中只能靠织席贩履而生,我认为黄忠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我认为黄忠出身自安陆黄氏,主要是因为黄忠在刘表治下担任中郎将。能在刘表任下获得一官半职,首先你本人是要有世家身份才有可能的,刘表将士庶之辨看得格外重,远超其他诸侯,黄忠可能也是因为此种缘故才获得了一官半职。

安陆黄氏的开创者为东汉大臣黄香,黄香便是江夏安陆人。黄香有子孙黄琼、黄琬皆官至太尉,天下闻名。而江夏太守黄祖据推断便是江夏安陆黄氏之后,因为刘表任用地方豪杰而脱颖而出,担任江夏太守。

黄祖与刘表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合作利用关系而并非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可以说黄祖属于那种"听调不听宣"的人,整个江夏郡也被黄祖打造成了铁板一块。

黄忠,在《三国志》中记载其为南阳郡人。我们上面说了黄家应该是江夏郡人,因此黄忠很有可能是那种旁支血脉,因此不被重视,未与其族人共同居住,只得居住在南阳。

黄忠虽然有本事,但是血脉的限制使得黄忠在荆州只能做一个"边缘人",他一直不被重视,也未有高升。

在《黄忠传》中记载,刘表曾经任命黄忠为中郎将,跟随刘表的侄子刘磐镇守长沙攸县。其中写到:

"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这是一段寥寥的记载,但是我们从中可以挖出一些东西来。黄忠与刘磐在长沙攸县与谁交战呢?那就是孙策手下的名将太史慈了。在《太史慈传》中有如此记载:

"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寇於艾、西安诸县。策於是分海昏、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昏,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

太史慈可以说是一直镇守在这个地方防备刘磐以及黄忠,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建安十一年太史慈身亡。太史慈归顺孙策的时间大约是在195年,之后太史慈在206年去世。也就是说太史慈很有可能在这一片地区与刘磐等人僵持了非常多的年头,我们于是可以大体勾勒出黄忠在荆州的人生轨迹。

黄忠在荆州之时,跟随着刘表的侄子刘磐防备孙策。刘磐为人骁勇善战加上黄忠的辅佐,二人多次掠夺孙策周边诸县,令孙策防不胜防。此后孙策得到了大将太史慈,让太史慈去防备刘磐,因为太史慈善于用兵,太史慈便与黄忠刘磐等人僵持上了,这一僵持就好多年。

因为没有战功累积,黄忠在荆州一直都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中郎将,而这个中郎将的名号也随着乱世的愈演愈烈而逐渐贬值。

中郎将曾经是一个比较辉煌的职位,仅仅低于将军,是有战事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武将官职也开始滥封,甚至连盗墓贼都可以成为"发丘中郎将",因此足见中郎将这一官职已经大大贬值。

黄忠镇守攸县之时,大约是在196年-206年之时,因此我认为黄忠的中郎将被封之初还没有贬值,但是后面随着中郎将的滥封而逐渐贬值,但是黄忠的职位却一直没上去,可见黄忠在刘表军中虽然被任用,但并非是大用,可以说黄忠是被耽误了将近十年的宝贵时间。

黄忠下一次升官就是到了曹操攻克荆州的时候了。曹操攻克荆州,大封荆州群臣,封了黄忠为裨将军,黄忠看似升官,但是实际上只不是沾了别人的光。在《刘表传》中记载:

"太祖以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蒯越等侯者十五人……其余多至大官。"

曹操在对荆州人士多有大赏,封侯封大官者不计其数。曹操并不熟悉荆州内部的官员情况,他的封赏依据基本上就是谁的家族势力大就给谁高官以安抚荆州人士。因此我们可见黄忠在荆州的位置是比较边缘化的,而且黄家的地位随着黄祖之死也逐渐衰落,黄忠虽然是黄家之人,但是在这一轮封赏之中并未获得太多。

因此个人认为,黄忠因为常年与太史慈作战,对手太强并没有取得什么大的功劳,导致黄忠一直升不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可以说他在荆州声名不显,属于一个被边缘化的边缘人,即便是在后来的曹操二次分功之时,黄忠也没有获得重用。

但是即便这样,黄忠摆脱了自己"边缘人"的角色了吗?没有。当黄忠以自己的盖世之功被刘备封为后将军的时候,诸葛亮跟刘备说恐怕关羽会不高兴,认为黄忠论名望还是赶不上关羽、马超等人。关羽也大喊:"大丈夫终不与老卒同列!"

关羽为什么瞧不起黄忠?我想除了黄忠是个老将之外,也因为黄忠曾经"委质"于刘备,在关羽看来,这等摇尾乞怜的人不配跟自己平起平坐,自己是"大丈夫",黄忠不过是个"糟老头子"。但是关羽难道就忘记了自己曾经给曹操效力一事吗?

黄忠被封为后将军的第二年,他便去世了,黄忠在去世的时候,究竟是因为自己得以建功立业而大喜,还是因为自己一直是个边缘人而大悲呢?我们就无从得知了。黄忠之子黄叙早死,黄忠一脉就此断绝。

如何评价黄忠?我想老爷子确实不容易。黄忠和乱世中的无数人一样,都想建功立业,都想给家族添光增彩,但是他连参与其中的机会也没有。黄忠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十年,全部都消磨在了与太史慈漫长无天日的对峙之中,导致自己声名不显。

此后刘备兴起,黄忠仿佛抓住了生命中最后一根稻草,他宁可"委质"刘备,放下自己多年的尊严,只为了换取一个出头的机会。刘备也给了黄忠这个机会,最终在定军山一战,黄忠力斩夏侯,可以说是"封神"了。

正如陈寿所评价:"黄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黄忠才是蜀汉之中真正意义上的勇冠三军的人物。

黄忠成为了曹操的部署之后,依然是在长沙攸县任职,并没有大的调动,说明曹操也并不清楚黄忠的能力几何,因此将其置于旧状。此后长沙太守韩玄投降刘备,黄忠也随之投降刘备。在书中用了"忠遂委质",何谓委质呢?其解释是这样的:

"名书于所臣之策,屈膝而君事之,则不可以二。"

说简单一些就是黄忠带着礼物,主动以臣子之礼向刘备屈膝恭顺表示忠心不二,日后不再背叛。我们可以想象,在荆州多年的老将黄忠为了博得一次成功的机会,主动带着礼物向刘备投诚,表现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刘备刚刚平定荆州,需要的也是荆州人士的支持,二人便不谋而合。黄忠带头表忠心,刘备则给黄忠一个出头的机会。

刘备果然给了黄忠一个出头的机会,在进攻刘璋的时候,刘备将手下宿将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全部留在了荆州,而老将黄忠则脱颖而出,身体力行,为自己博取一份功名。据记载:

"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我们前面说了,跟黄忠等人对垒多年的太史慈在建安十一年以四十一岁的年龄去世,我们假设黄忠与太史慈年龄相仿,那就刘备进攻蜀地的时候,黄忠至少也是年近五十了。在如此高龄的情况下黄忠依然拼命厮杀,要知道这"先登陷阵"看似威风,实际上都是阵亡率极高的事情,最终黄忠成功了,被刘备封为了讨虏将军。

在建安二十四年,可以说是黄忠的巅峰时刻,即定军山之战。如果我们继续按照此前的推算,黄忠这个时候的年龄应该是将近六十岁。汉代人均寿命不到四十岁,因此黄忠此时已经可以说是老年人了。

而黄忠的对手夏侯渊则是成名多年的将军,论威望远远在黄忠之上,而且其手下率领的极有可能是曹操最为精锐的中军部队,被称之为"渊众甚精"。面对着强悍的敌军,黄忠打出了人生中最为壮美的篇章。这一段描写非常精彩,在《黄忠传》中记载:

"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战场之上,往往是"求死者生,求生者死",黄忠或许已经明白自己年龄颇大也离死不远,因此拿出了搏命的架势,亲自带头冲锋,一战斩掉了夏侯渊,最终黄忠被刘备封为了征西将军,可以说在蜀国阵营之中,斩杀的最高职位的敌将就是夏侯渊了。在另一本奇书《古今刀剑录》中,也对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的出色表现有着描写,虽然略显夸张,但是我们也可一窥黄忠的神勇姿态:

"黄忠从先主定南郡,得一赤刀如血。与汉中击夏侯渊,一日之中,手刃百数。"

《古今刀剑录》成书于南朝时期。此书略可反映当时人们心中的黄忠的形象,他确实是一名身先士卒、以命搏杀、武艺高强的大将。

关键词: 可以说是 老将黄忠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