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天天快报!我们为什么爱契丹

时间:2022-12-11 18:47:1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作为一个赤峰人,你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我的回答肯定是辽代(契丹)。


(资料图片)

身在千年之前的契丹,犹如进入一场华丽的梦境。

疆域辽阔壮美,胸襟坦荡开阔,气度潇洒自如,心态包容自信,情感奔放飞扬。

备猎图

如果你住在五京(上京、中京、南京、西京、东京)城里,你天生就是京城百姓,自动拥有首都户籍。你可以在五座大都市之间自由往来,不受制约。不必考虑学籍,不必头疼学区房。

你可以乘坐各类车辆行驶在辽朝国道。国道上有固定的休息打尖住宿吃饭的地方。"日有舍,中舍有亭,亭有餐秫,顿有供帐"。

大辽国道上的过往客人,有各种名卿鸿儒:"电视大咖"包拯,"语文大咖"欧阳修,诗人苏颂,科学家沈括,文学家苏辙,状元学霸王拱辰,京官蔡京、高俅、童贯……

契丹人引马图

如果你恰好是省部级领导,你会得到一枚由皇帝亲自颁给你的上面写"宜速"、"敕走走牌"的符牌。拿着这个银牌,就相当于现在的头等舱机票,你可以免费在沿途驿馆随意索取,无人敢阻。

契丹人虽然是游牧为主,但此时的运输交通工具却很发达。出现了由马、牛、骆驼等动物驱动的车辆(碳排放为零),竟然有七八种:驼车,青幌车,奚车,小车,大车,毡车,高车,舟车…… 契丹人是北方最早的有车一族。连大诗人姜夔都写诗称赞"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如龙"。

银鎏金对凤纹冠饰

契丹人创造的五京制,不仅仅是把游牧方式与定居生活完美结合,还结合传统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五行五方。

五京其实就是流动的5座办公京城。各京城之间相互发展各有侧重。

上京:帝都气象,宏伟庄严。中京:南来北往,富庶繁华。南京:前哨阵地,通商口岸。东京:国家驿站,转运盐铁。西京:异域风情,丝绸之路。

现代人担心的大城市病,契丹人早就轻易解决了。当我们今天还在探索建设政治副中心或其它经济圈时,契丹人早已落实。从四时捺钵到五京,把草原游牧、森林采集、定居农耕三种社会形态融合,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同体管理,契丹人实实在在给马背民族打了个样,其后的蒙元满清也无非是受到了启发,逐鹿中原,一统天下。

白灰本工笔重彩侍行图

不同于以前的马背民族,契丹人一次一次地越过长城向燕赵地区南下(俗称燕云十六州地方)是从国家未来的发展考虑。

契丹人的人口比较少(建国时人口200万),没有一定规模的人口,五京城市发展怎么办?契丹人摆脱蛮荒,放弃传统,敢于大胆地主动移民:"借材异代"。(这和我们今天人才引进异曲同工)。通过一次次的南下侵扰,把汉族中原人的农工巧匠,一次次地引入北方草原甚至塞外腹地。契丹发展最高峰的时候,特别是澶渊之盟后,中原汉族人口来到辽朝的人口,已经远远高于辽代主体契丹民族。

辽中京大明塔砖雕

作为少数民族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被同化,但是契丹人敢于重生,特别自信。在上层用南北朝制解决了本民族和汉民族的政治人才任用问题,而在基层和民间,在契丹国土上,农业区、工业区、商业区、多种经济区,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的格局在北方首创。这也是今天赤峰地区多种经营格局的开端。契丹人把高丽人引到辽朝种稻田,把山东河北一带的农民主动移民到中京一带发展农业,以至于苏辙看到的是"奚君五亩宅,封户成一田"。

我看过一幅契丹人白描手法绘就的春水秋山图,有宋画的精致笔法,但没有怀旧的气势,也不是抽象的山水,而是现实还原了古代赤峰的美景:山环地平,水草清浅,花木枯荣,出没其间的是野鸭、天鹅、鸳鸯、梅花鹿、野猪……

北方众多游牧民族里契丹人最像汉唐:吸收,大度,包容,自信,智慧,创新。

有一点辽宋之间很相似,契丹人过度捕获海东青,引发了女真族的反抗,而中原这边的北宋皇帝滥征花岗石导致了方腊起义。

都是玩儿过火了。

本文为原创转载需经作者授权

另外,契丹人重视控制自然资源。辽朝在河北祜原有银、铁矿。在富州也就是今天铁岭地区还有鞍山一带,有自己的铁冶炼基地。这些个矿产资源给契丹人提供了冶铁,包括农具,犁铧,甚至兵器。兴冶采炼终极辽朝。由于有了冶铁,契丹人打出了世界上最锋利坚硬的镔铁武器,铸造了世界上第1枚少数民族文字的纪念币。

契丹大字、小字银币

亦汉亦藩,亦农亦牧,双重政治结构。与秦汉赵宋政体胡汉分治不同,胡汉突出分而不同,加深民族矛盾。而契丹人因俗而治重在融合,人性化管理,政治制度模式是一次大胆成功的尝试。

契丹人向外扩张领土采取的手法智慧大胆:以战求和。

契丹时期中原中华文明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宋朝与契丹开始,是个师傅与徒弟的关系。前者是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顶峰,甚至有了近代城市文化的萌芽:市场开放,文官执政,文学空前繁荣,市民社会发达。两宋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工商业大国,贸易大国和文化中心。这样的文化文明形态极具诱惑力,也极具扩张能力,然而此次师傅遇见了硬核徒弟。

九级密檐式砖砌实心花塔--镇岗塔

此时宋代自战国秦汉以来的侠客、忠义、勇武精神,被《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式的市民社会、城市文化主导。全国自上而下一派享乐之风,唱饮,茶道,诗话,醉心山水,成了这个时期的主流。宋代文人当政,"杯酒释兵权"疏于武备。宋的政治家虽然有抱负,却都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士大夫,没有了金戈铁马、饮马长城的英雄人物,偶尔出现,迅速被打压。比起率兵征战,这些国家统治者更多醉情于在道路通衢、瓦子沟栏、王府书院吟诗赋词,天天书法大赛,抚琴唱和,天天声乐比赛。"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

河北宣化下八里辽墓壁画(局部)

师傅在这边忙着玩儿五大名窑,徒弟正在设计打造五京,向外扩张创业的勇气动力十足。所以师徒几次较量,宋朝开国疆域面积不及盛唐的1/3,可谓残山剩水,金瓯有缺。中原文明向北半球扩张的步伐终于止步在契丹人的面前。

契丹人外交上远交近攻。对宋自知扰宋有余,灭宋不足,所以采取以战求和。经过40多年的交手,终于双方坐在谈判桌前签订了中国历史上,也是第一个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政权的平等条约《澶渊之盟》。

契丹人打破了自秦汉中原人对北方游牧民族一直充当战争、和亲的配角地位,使北方与中原同样并重,并且让中国北方扬名西方。通过辽朝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传递给了北方,契丹人功不可低估,他不仅传递了中华文明并且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北方多民族融合的形态的确是从契丹人开始的。

木结构佛塔--山西省应县木塔

昔日国有南北,而今人无夷夏。在"小中国"向"大中国"的转变过程中,契丹人居功至伟。

而文明高峰下的赵宋,徒劳无奈,只有在虚构的杨家将里安慰自己。澶渊之盟后宋辽从师徒成为哥们儿。

契丹人通过战争换来了长达百年的和平发展,阻止了经济被掏空和不平等的贸易。

南北面官服饰

契丹人认为自己也是炎黄的后代,自称北朝,称宋为南朝。多么有胸襟。

契丹人的生活也很让人着迷。辽代时期,赤峰已经开始"板筑置城"。板筑的方法就是先垒实地基,再固定甲板,添上夯实的土成墙,再加木椽,糊上泥巴和茅草。这种草庵板屋北方干打垒从契丹那里传下来,至今在赤峰地区的农村仍然存在着。

青砂岩石刻浮雕散乐图

关键词: 游牧民族 澶渊之盟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