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刘裕不让你死你非要死,幕僚哎,悔之晚矣

时间:2022-12-06 17:54:0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没有谁能比小编更好撩的了,一个关注,一个评论就撩走了小编的心。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我们的人生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出现,让我们后悔不已,恨不得时光倒流

宋武帝刘裕经纬之才,是少有的平民皇帝,他一生披荆斩棘,都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


(相关资料图)

刘裕,小名寄奴,祖辈论起来还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人。只不过到了东晋,刘家早就没落,家境贫寒的刘裕还经常卖草鞋为生,补贴家用。此时是货真价实的乱世,要想出人头地,从军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刘裕的运气不错,他参加是东晋最强的北府兵,最后刘裕也是掌控着北府兵来一统天下的。

公元399年,孙恩发动叛乱,一般而言就是农民起义,只不过孙恩这个头领相对残忍弑杀。孙恩遇上刘裕,就好像老鼠见到猫,用尽全身本领,也逃不出刘裕的手掌心。正是靠着平叛孙恩的战功,刘裕逐步成为北府兵高层军官。

在击败桓玄恢复东晋政权后,刘裕地位昭然若揭,再也不是那个大头兵,而是独揽大权的一朝霸主,皇帝成了摆设,刘裕几乎成了实际的统治者。为了实现心中抱负,刘裕把目光投向了四周的敌人,首先被他盯上的就是南燕。

公元409年,刘裕举兵北伐南燕,为了巩固他的势力和威望,北伐必须进行,南燕当然不是对手,在刘裕的进攻下很快败下阵来。此时在广州的卢循打起来小主意,刘裕北伐南燕,建康守备空虚,正是夺权的好时候。

卢循就是和孙恩一起造反的卢循,孙恩死后,卢循成了起义军的统领,趁着东晋桓玄内乱之时,夺取了广州,遂成为一方诸侯。为了安抚卢循,东晋政府封他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

这卢循本就是不安定因素,他归顺东晋也是权宜之计,一旦有机会,他还会再次反叛。刘裕出兵南燕,京城空虚,给了卢循机会。史料记载"义熙中,刘裕伐慕容超,循所署始兴太守徐道覆,循之姊夫也,使人劝循乘虚而出,循不从。"

徐道覆是卢循手下头号谋士,他建议卢循马上出击,一举拿下建康,是绝好的机会。卢循却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在徐道覆反复劝说下,卢循才同意出兵,这也为后来的失败落下了隐患。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在卢循身上最合适不过了。

得知卢循反叛后,刘裕并不慌乱,他派刘毅抵御。卢循势头正旺,刘毅不是对手被杀得大败,在卢循攻克江州、豫州后,兵力达十几万,形势危机。刘裕手下谋士孟昶建议刘裕带着晋安帝往北跑,事实上,不能怪孟昶提议逃跑,以当时建康的兵力,无论如何也是敌不过卢循大军的。

刘裕依旧很冷静,在分析局势后,他果断决定坚守城池,寸土不让。史料记载:"孟昶、诸葛长人惧,欲拥天子过江,帝曰:「今兵士虽少,犹足一战,若其克济,臣主同休;如其不然,不复能草间求活,吾计决矣。」"

如果刘裕带皇帝北逃,那么国家可能顷刻间土崩瓦解,皇帝都逃跑了,军心自然不稳,更可况官吏和百姓。所以刘裕决定留下来。孟昶见刘裕不听谏言,服毒药自尽,这仁兄也是忠心之辈,但他判断错误,如果他泉下有知,估计会悔得肠子都青了。

孟昶劝说刘裕北逃,就曾说要请死,刘裕对他说:"打完这一仗,再死不迟!"假若刘裕真的失败,孟昶顶多跟着一块死,要是刘裕赢了呢,那么封侯拜相指日可待。这50%的几率为何不赌一把,孟昶的死着实够冤的。

公元410年,5月,卢循到达秦淮河口,临门一脚,徐道覆无论如何劝说,卢循都是按兵不动,失去了最佳机会。徐道覆身负大才,却选错了主人,一声叹息:"我终为卢公所误,事必无成。使我得为英雄驱驰,天下不足定也!」"摊上这么个前怕狼后怕虎的主儿,想成就一番霸业是不可能了,最后刘裕用计击败卢循,卢循被逼自杀。

凡成就大事者,必须沉稳冷静,且拥有不世出的魄力,孟昶跟对了人,但没有跟到最后,就仓促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假若他坚持到最后,眼前会是另外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资料:《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晋书·卷一百列传第七十》

关键词: 无论如何 不是对手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