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环球讯息:不得人心的南宋北伐

时间:2022-12-05 08:49:3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今天回过头来看南宋初年偏安的历史。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常常被历史学家忽视。

一直以来,南宋的偏安一隅和北伐未竟往往被归咎于皇帝的昏庸无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及秦桧等奸臣的祸害忠良。

可事实上,当时南宋民众的主流也是不希望北伐的。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非如一些诗词中描述的那样。

强烈地渴望朝廷收复中原。

而是更愿意偏安一隅,求得安稳。

南宋初期穷人厌战

说到南宋时期的北伐,我们往往会想起陆游临终前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想起李清照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亦或是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但这些其实都只是文人们一厢情愿的爱国情怀,并不代表当时大多数民众的意愿。

南宋立足的江浙地区自古号称东南膏腴之地。

"天下赋税,尽出其半"。

但在南宋初期却并非如此。

经过宋徽宗20年花石纲的征掠、席卷几百万人口的方腊起义以及宋金战争的动荡。

这里人口锐减,满目荒凉。

已经变成土匪、盗贼、叛乱者和豺狼出没的地方。

南宋建立之初,国土面积只有北宋时期的一半多点。

人口也大幅度下降。

但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却丝毫未减。

南宋为了应对战争,常备正规军平时大约保持在40万人。

战事激烈时人数还要增加许多。

北方的百姓则已经适应了金朝的统治。

没有响应南宋北伐的动机。

而这些都不是由南宋的某个皇帝想一雪前耻。

或者岳飞、辛弃疾等主战派将领的大声疾呼就可以改变的。

(作者:李文岚)

(肖进 摘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在南宋民众急需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的情况下。

如此庞大的军队无论从军需供给还是人员补充上看。

都是当时南宋民众的沉重负担。

再看税收,南宋初期的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在每年4500万贯左右。

其中1300万贯左右用于皇室开支。

2400万贯左右用于在和平时期供养军队。

其他所有开支只有七八百万贯。

而一旦战事爆发,军费会成倍激增。

这多出来的费用,政府只会不停地用通货膨胀和增加苛捐杂税的方式转嫁给民众。

于是南宋一朝苛捐杂税的科目之多、赋税水平之高。

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经常达到北宋时期的一倍左右。

可见,仅仅和平时期供养军队就已经让南宋百姓力不从心了。

而战端一开,他们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

因此,对于社会底层的穷人们而言。

主要矛盾是吃饭问题而非民族矛盾。

他们的意愿只能是如姜夔在《扬州慢》中表述的那样--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只要北方政权不入侵,是绝对不愿意打仗的。

更不必提什么北伐。

南宋中后期富人反战

而到了南宋中后期,老百姓特别是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准有了很大的提高。

当时中国已经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的环境远比北方要优越。

这时,南宋的经济实力已经大大增强。

是否有强烈意愿收复北方失地呢?

事实上,百姓特别是富人阶层对收复相对落后的北方并没有多大兴趣。

关键词: 苛捐杂税 偏安一隅 北宋时期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