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焦点速读:前线打仗,后方通敌,大明真的亡于晋商之手吗?

时间:2022-12-05 08:53:3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网上曾有一种论调说明亡于晋商,这种说法太夸张了点,但晋商在明末确实通敌,而且是毫无顾忌的通敌

山西地处华北平原北部,这里自古便是连接蒙古高原和中原的交通要地,明代北方九边之中,山西独占三镇,分别是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是明代的边防重地,也是明蒙贸易的关键地区。


(资料图)

(明朝九边中山西就占了三个)

当年明蒙贸易的重要枢纽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就是建在山西以北地区,明朝的货物也主要通过山西输入蒙古。

受限于地理环境,蒙古高原除了草地和沙漠,没有其他有价值的资源,草原上物资是非常匮乏的,很多生活物品都需要与中原进行贸易。

例如草原缺乏新鲜蔬菜,游牧民族需要喝茶来补充维生素,因此茶叶贸易就是一笔大项目。而且草原也缺盐,贩盐也很赚钱。除此以外,铁器也是明蒙贸易的主要商品。当然,明蒙贸易还包括很多很多商品。

总的来说,食盐、茶叶、铁器、火药、粮食一直是中原地区输入蒙古高原的几个产品大项,由于这些物品会极大提升蒙古高原政权的实力,因此历朝历代对草原的贸易的监视都极为严格。

像是在北宋时期,北宋政府就严禁武器书籍和火药出口辽国。至于铁器,因为辽国汉化程度很深,是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中经济科技比较发达最发达的政权之一,因此辽国的冶铁技术是相当厉害的,不需要受到北宋的钳制,所以北宋也不怎么监视铁器贸易。

不过在辽国国内是严禁铁器销往草原的,所谓"寸铁不得北贩",以此防止草原民族坐大。只可惜这个政策到了金代基本荒废了,说实话金朝对于草原的管辖远不及辽朝,为日后蒙古的崛起埋了祸根。

到了明朝时,明朝与蒙古打了两百多年的仗,最后双方都放弃了灭掉对方的想法,尤其是蒙古在明末时早已处于分裂状态,各部族都比较巴结明朝,希望能从明蒙贸易中获利,而明朝政府也通过贸易牵制北方诸部,双方基本达成了一种平衡。

(明朝政府对于边境贸易监视极严,有段时间甚至连铁锅都不准卖给蒙古人,就是怕蒙古人拿去改成马刀)

然而随着后金的崛起,明蒙之间的平衡就此被打破了。

后金崛起后,明朝政府曾试图资助蒙古察哈尔部大汗林丹汗对抗后金,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但林丹汗志大才疏,被后金打得吐血。后来随着皇太极灭掉蒙古察哈尔部,明朝北部大部分地区与后金接壤,晋商也开始接触后金。

1636年皇太极称帝建立大清,清帝国正式建立,但由于常年征战杀戮以及当时大旱的影响,清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和经济危机,对此明朝政府加紧对边境的封锁,防止中原的商品输入辽东。

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许多晋商置民族大义不顾,竟然私自翻越长城与清国勾结,将大量粮食等商品通过内蒙贩卖到清国,极大的缓解了清国内部的危机。

待清兵入关之后,晋商更是迅速投靠清廷,为清廷提供后勤粮食保障,因此得到清廷的信赖,其中以范永斗为首的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八人被清政府授予对蒙贸易特权,世称"八大皇商"。

其实早在明代晋商就以崛起了,明初为了降低军需开支,明政府将部分原先国家垄断的贸易开放给民间商人,以换取民间商人资助前线军粮供给,称"开中"。

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晋商便主动承担了明政府大部分的边境后勤保障,换取了买卖食盐、铁器等特权,也因此崛起为富甲天下的商人集团。

(乔家大院)

不过到了明末,出于对清国封锁的需要,明政府严厉控制边境贸易,大大影响了晋商的买卖。

按理说在国家危难之际,商人们应当为国解忧才是,可事实证明无论是南方的浙商还是北方的晋商,在面对国难之际首先还是考虑自己的利益。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晋商愣是冲破重重封锁,将粮食、布匹等重要军需物资卖给满人,资敌的帽子算是戴上了。

其实不只是晋商,在清兵南下的同时,江浙一带的商人也曾给清兵当过带路党,理由居然是嫌明政府的商税太重!他们希望大清王师可以废除这些"苛捐杂税"。

明末由于土地兼并和自然灾害等问题,农民起义层出不穷,明政府已经很难再从农民手中拿钱了,但边关战事不断,打仗是需要花钱的,于是只能向商人征税,这立即引发了江南富商的不满。特别是代表江南大商人利益的东林党就极力反对朝廷"与民争利",要求减少甚至免除商税。而在地方则经常出现暴力抗税的情况,让明朝政府头疼不已。

面对这些带路党,清兵真是笑出了声。不过当清兵占领江南后,税是一分都没少,但当地的大商人却不敢再闹了,更没再出现聚众抗水的事情。

至于其中原因?清廷可没有明廷那么有耐心,在明朝不交税政府也没啥好办法,只能定期豁免,只要多少交一点就没啥事,而在清朝你敢不交税试试,你当大清的军刀是摆设吗?

总的来说古代老百姓并没有什么强烈地国家概念,只有民族概念,当年各地反清也不是为了大明,而是为了一把头发。

例如江阴抗清事迹,其实在清兵到来之初时江阴已经投降了,根本没抵抗,谈不上效忠大明,最后之所以降而复反是不满清廷的剃发令。而晋商则连剃发都忍了,只要能发大财,谁当皇帝我都磕头,换个发型也无所谓。

关键词: 蒙古高原 边境贸易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