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热头条丨武则天67岁当皇帝,有三千“面首”咋办?传说不过是个娱乐节目

时间:2022-12-02 08:43:2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提示:武则天“面首问题”不应该仅仅是人们在茶余饭后说道的“娱乐节目”,唐朝人没有在乎过这个问题,否则就不会让她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了。但宋朝人为什么要骂她呢?在后世对她的评价里,我们能看到中国妇女地位变化的轨迹。


(资料图片)

有些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被夸大的,但被夸大的东西只要到了一些人的兴趣点上,还是会被乐于传播的、津津乐道的。而从古到今都有一些人在制造这种“被夸大的新闻”,这里面当然是存在利益的。

所以,有时候看历史,我们得把一些事分析分析,去伪从真。

所以,不要怪我老是对一些事情充满了怀疑。

历史,人写的,但不一定全是真的。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现在,如果大家有空闲了,能坐下来聊聊她,恐怕说得最多的还是个“面首问题”。为什么呢?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仿佛一直不太关心政治,而是饮食男女,这事你懂得的——娱乐节目。

但是,我不相信,不相信那个在我们民间已经流传了很久的说法,即是“三千面首之说”。

据说,男皇帝的后宫里一般也是这个数字,但也应该看到,很多年轻力壮的男皇帝也没有能力完全享受这个级别的数字,寂寞的皇宫佳丽们比比皆是。

一个女人,一个六十多岁快七十岁的女人,有三千男人被选出来的,来自全国名地的,长得像花儿一样的,又健壮如牛的,可能吗?

当然,可以说她是皇帝,保养得好,但生命的规律大家都得尊重的,六七十岁也应该算是老年了。这是事实,如果相信民间的流传,那一定是有些不尊重科学的意思了。

宋庆龄曾经说过,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细细琢磨一下,这话确实很有道理。

武则天女士十四岁入后宫,是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给她赐了个名号“武媚”。但唐太宗也许是太忙了,一直没时间宠爱她,她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十二年。据说是在唐太宗重病期间,她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公元649年,唐太宗逝世,按规矩,她到长安感业寺当尼姑了。

这时候,她长大了,二十六岁了,当然得在生活里有个寄托。当“才人”的,肯定是有才了,所以,浪漫的武女士就给李治写诗了。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诗写得很棒,让我们今天这些不会写诗的人看了汗颜,武才人就这样以文艺女青年角色,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喜欢,她又进宫了。

有了正常人的生活,武则天也开始了她在宫廷中的明争暗斗。她手腕高明,最后当了皇后。

唐高宗李治借立武为后的契机(当时有很多人都反对,但李治想让他们知道这朝廷的事情应该是他说了算,一个人说了算)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最终,他们一起将那些如长孙无忌、韩瑗等关陇贵族削职免官,贬出京师,使皇权不振的情况得到改变。

李治因为患有疾病,经常头晕眼花的,不能正常办公,这给武则天处理朝政的机会。虽然这中间也有一些恩怨,但应该看到武则天这皇后当得还不错呢。妇唱夫随,她很是支持丈夫的事业,这期间也没什么绯闻可言。李治也给予了她充分的信任,就连临终遗诏里也说,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不信任是不会这么做的,没有很深的夫妻感情也不会把话说到这份儿上。

这是公元683的事情,这时候,武则天已经是六十岁的人了。至于她养“面首”,可能是从这儿开始干的,不过公元690年当了皇帝做得更加明目张胆一些而已。其渠道来源主要有三条:

一是自荐。这中间有一些官僚自荐,也有宠男自荐。《旧唐书》记载,柳良宾是由自己的父亲推荐的,同时被荐的有侯祥云,“子良宾洁自美须眉;左监门卫长吏侯祥云阳道壮伟,过于薛怀义,专欲自进奉宸内供奉”。

二是派出官员去民间搜罗。据说上官婉儿就身负着这项任务。

三是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给送。我们今人可能会对此有太多的指责,但据说在唐朝这是一种“时尚”。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唐代有多开放,因而也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衡量古代的事情。

能看出,这些渠道在当时基本上都是“透明”的,人们都知道,没什么秘密,更何况,武则天为此还成立了一个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操办这事儿。 这个部门叫控鹤监(后来改称为奉震府),负责人的官名叫鹤监丞、主祭官,由张易之、张宗昌担任。

这大约是在公元公元698年至公元699年间的事情,这时候的武则天年龄也不小了,已经七十五岁的人了,离她去世的公元705年就剩五六年时间了。就是说即使她真的选了三千人,身体的情况已经不允许太“风流”了。

所以,我们也能给武则天找个借口:你们男皇帝能干的事情,我这个女皇帝也能干嘛,男女平等嘛。这种心理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的。更何况,我们看到唐朝本朝人对她的评价是相对客观的,除了对她杀唐宗室、任用酷吏等方面有些说辞之外,其他的还是比较肯定的。她去世了该给的名号也都给了,甚至没有追究她私生活这个事儿。虽说李显、张柬之等人以此发动了神龙政变迫使她退位,但那不过是个由头而已,要回皇位才是真的。

如果唐朝人真的在乎这事儿,也不会让武则天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这事本身更有意思或者有意义了,到了宋朝,尤其到了南宋,人们就抓住这事儿不放了。北宋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南宋更厉害,清朝就不能用厉害二字了,简直可以用凶狠来形容。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为何?原因很简单:在唐代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但到了宋朝,尤其是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

到这儿,我要多说几句:在中国历史上对妇女态度问题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靖康之耻(靖康之乱)。这之前,中国妇女的地位挺高,思想意识也较为开放,但自从有了这次事件,有了金人那次大规模掳掠中原妇女行径之后,中国妇女的地位便不怎么样了。

那些只会拿笔杆子的宋儒们没想怎么让枪杆子活动起来、变得有力些,怎么在困难之时保护妇女,反而认为在那次?“百年国耻”的灾难里,被掳女性普遍缺乏“贞洁观念”,并开始在意识领域大做文章,弄出了个“贞洁牌坊”。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怀疑武则天的“三千百首之说”,是在这个时候被“追加”上去的。当然,也应该看到,什么事儿也不是全控在“儒们”的手里的,他们还没有不让别人完全不说话的能力。赵翼(1727—1814年6月5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他评介武则天私生活时就说:“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

近现代,人们在评价武则天时当然也不把这当个事儿了。但是,通过武则天这个人,通过人们对她私生活的评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妇女的地位变化轨迹。从这个角度上说,那“三千百首之说”就不是个“娱乐节目”了,是可以给我们启示的。(文/路生)

关键词: 中国妇女 中国历史上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