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一出祁山为何会惨败,诸葛亮说了一段话,道出真实原因

时间:2022-11-26 16:43:2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时间是在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8年),主人公是诸葛亮。原文如下:

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硚足而待矣。"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有人却诸葛亮增加兵力再度北伐,而诸葛亮却说:"大军在祁山、箕谷是的兵力,都比敌军要多,但最终却无法击败敌人,这说明问题的关键并非出在兵力的多寡上,而是在于我这个最高指挥官一人指挥不当。如今我想精简兵将,严明赏罚,总结教训,使得今后能够灵活变通;如果不能这样,纵然兵多又有什么好处呢?从今以后,诸位为国尽忠谋虑,只需经常指出我的不足之处,就可以完成大事、消灭敌军,功业很快便能实现。"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诸葛亮口中的"硚足而待",意为很快便能实现。这也是由诸葛亮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这则成语故事发生在诸葛亮"一出祁山"惨败之后。有人向诸葛亮提出,以后北伐时要增加兵力数量,以避免"一出祁山"时期兵力不足导致失败的情况再度出现。不过,这个建议却被诸葛亮否决。诸葛亮的回答非常诚恳,认为此战的失败完全是由于自己这位最高指挥官的失误所致。并指出以后将采用精简兵将、严明赏罚、灵活变通的方式治军和作战。至于"硚足而待"这句成语,则是对部下的鼓励。

一出祁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将责任归咎于马谡,认为正是由于他在街亭之战的失败,才导致满盘皆输,葬送了首次北伐的大好局面。其实,这种观点是比较片面的。问题的关键还是出在诸葛亮的用人上。

一出祁山打响之后,北伐大军进展顺利,曹魏的天水、安定、南安等郡纷纷响应,形势一片大好。此后,魏明帝曹睿调派大将张郃前来增援,这一消息和很快被诸葛亮获悉。当时,北伐大军中久经沙场、战功卓著着大有人在,魏延、吴壹等人都摩拳擦掌,以为自己将率部阻击张郃。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诸葛亮任命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率部出征,这才导致了街亭之战的失利,一出祁山也就此失败。

一出祁山结束后,诸葛亮痛心疾首,不但杀了马谡,还上书后主刘禅自贬三级,足见诸葛亮也认识到自己的巨大失误,自己也道出了失败的关键:"在一人耳。"这里的"一人",说的就是自己。

好了,文章写完了。最后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今天介绍的这个成语故事中的"硚"字是怎么读的呢?

参考书籍:《三国志》

关键词: 成语故事 最高指挥官 街亭之战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