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汉初三杰见刘邦,不需要行跪拜叩首之礼,这是为何?

时间:2022-11-22 06:41:2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汉初三杰见刘邦,是否需要行跪拜叩首之礼?强势如始皇,找李斯谈话时,也是要赐座的,那么萧何之于刘邦呢?是否也要赐座,还是萧何跪着、低头、凝视地板和刘邦说话?有没有可能是刘邦跪着向臣子叩首,萧何、张良等再还礼,秦昭王见范睢时就行跪拜之礼求教。刘邦见萧何时即便不再叩首,也应当站立出门相迎,皇帝出巡时路上遇见萧何,必须下车示礼,汉制对三公尤为尊重。

那时丞相的权力真的很大,陛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非与百姓共治天下吗?虽然这句话是宋人说的,但据闻先秦汉初的丞相权力还要大。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指的是阶级而非宰相个人。秦汉时代的丞相权力当然极大,后世各路皇帝为了削减相权都下了大力气,设左右丞相,设三公,设三省六部等等,直到取消丞相,这些都是皇权和相权斗争的产物。

汉初的士大夫地位还没那么高,独尊儒术以后,士大夫地位才列为上等,相对于贵族与豪强的崛起,士大夫并不容易混到权力核心。士大夫再度崛起是科举制成形以后,士大夫类似于现在的职业经理人?这类似于一种合作关系。比如李斯,始皇如果不尊重他,他就敢离开始皇,而不是像和珅、严嵩一样,若受重用,就是军机大臣、首辅,反之,就是阶下囚,身首异处。秦至汉初三公级别的人都不需要叩首,都是被皇帝赐坐,顶多拜一下。到后世皇权不断加强,大臣才变得极度依附于皇权。

秦至汉初时,相国就类似于总经理,皇帝类似于董事长,百官类似于员工。员工对老板不满,虽然不能去别的公司,但是可以选择离开,当然皇权还是有控制人的能力的。想到留侯世家里写张良劝谏刘邦不要换太子,刘邦不听,张良就托病不工作了。这时张良其实更像刘邦的合伙人,而不是简单的臣子。

张良根基在关外,刘邦在关内关外和项羽对峙,离不开他的情报网络。这种情况确实不适合高调。张良派系也远,没有萧何可靠。船哥也是性情中人,第一次离开刘邦回韩国的时候任了丞相。那个时候韩国已灭,张良辅佐韩成复国后被任命为司徒(相当于丞相)。

萧何前面长了眼睛,而张良后面也长了,这就是最后一个被杀,一个活着的原因。我认为,张良不具备丞相之才能。西汉立国之初为什么饱受匈奴侵扰?因为大国师王威还未出生。

张良当过太子少傅,刘邦还是封了韩王信的,也算是某种程度上复国了,为什么张良不去辅佐呢?王威是什么,然而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功成事遂身退,以俗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似乎的确如此。当时刘邦封功的时候也有不少人是因为亲信的关系,同样,核心的官位不会轻易交出。刘邦被封为汉王之后,张良就拿自己的财宝贿赂项伯,打下了下一环的基础。然后才有请封汉中的事,如果都没有所求,为什么张良要拿自己的财产重金贿赂项伯呢?而且,当时的主公和谋士都是天天见面的,汉王请张良去收回汉地,这个计策不是刘邦出的,而是他下达的指令。

文:风软一江水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

林苑浮生工作室:求识、趣味、见解

关键词: 那个时候 不断加强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