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马克沁机枪问世仅4年后,清朝马上就能仿制出来,为何却不量产?

时间:2022-11-21 06:39:0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说起马克沁机枪,对其看法截然相反的莫过于德意志国王和李鸿章两人。前者观赏完展出,第一反应是"必须马上装备";而后者则大惊失色:"子弹太贵了,不能使用"。

不过,回到中国后的李鸿章,却着手开始了对马克沁机枪的仿制。4年后的1888年,金陵机器制造局就成功仿制出了马克沁机枪,站在了时代的前端。


(资料图片)

然而,为何自此之后,晚清却没有大量制造马克沁机枪?这个问题牵涉的局面可能比较大,有着人为和时局的原因,也有着文化、军事上的原因。但若看到结尾,你会发现事实真的非常可笑。

1888年,若论清政府中实力最强的军工企业,莫过于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金陵机器制造局。纵观晚清时代的四大军工企业--江南机器制造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其中最有实力承载晚清中国强军梦的,便非金陵机器制造局莫属。

然而,这座承载着中国在封建时代最后的强军梦的军工厂,与其说是晚清统治阶级的强国梦,不如说是李鸿章自己的强军梦。这意味着,即便金陵机器制造局有着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尚属一流的军工水平,但它必然会受到以李鸿章为首的官僚阶级的左右。

当时的金陵机器制造局到底有多强?从军工技术的角度,我们在它短短4年仿制出马克沁机枪的事情上,其实便已经能感受一二。除此之外,金陵机器制造局还有着更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兵器分局,比如火箭分局、水雷局、洋药局……可以说,当时世界上所能搜罗到的各类热兵器,在金陵机器制造局都能找到,而且都是金陵机器制造局所自产的。这也意味着,金陵机器制造局具有生产当时世界上所有顶尖武器的军工设备。

不过,1888年对于晚清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年份,它特殊在晚清取得了两场交锋的胜利:一场是在西南的中法战争,1885年由萃军惨胜;一场是在东北的朝鲜政变,这是一场没有爆发战争的冷交锋,也是为李鸿章的外交胜利,它在短时间内成功遏制住了日本在朝鲜的扩张。

这两场胜利,直接影响了晚清?对于强国的态度。影响的方向也有二,一是对发展,一是对发军备。

首先我们来看发展。

洋务运动的本质,其实并非是变法或是图强,而其基于晚清统治者的一种对于统治地位的保护。毕竟,两次鸦片战争对满清的撼动还是十分巨大的,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闯进北京,火烧圆明园,更是对满清权贵的一种震撼。

于是,战争激起了满清对于强军的强烈渴望,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一批干将的操持下,中国的近代军工企业终于应运而生。然而,正如前文所说,以金陵机器制造局为代表的军工,其实是李鸿章等权贵的意识所左右的产物。

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可简单地理解成思想层面、本体层面;而"用"则可理解为"工具",也即维护统治的军队。所以,整个洋务运动并没有改变封建与腐朽的本质,仅仅是改进了军备。如果洋务运动发生在非洲等土著部落,可以理解成它仅仅是改变了土著手中的兵器,使之从石器、骨器变成了火枪罢了。

而在中法战争取得惨胜,以及李鸿章对日本的外交胜利之后,晚清彻底陶醉于其中,并开始不思进取。此时,北洋水师尚且还能震撼东洋,但10年之后,一场甲午战争便彻底打醒了自满的晚清。

最后我们来看军备。

在中法战争中,出现了一种由金陵机器制造局改良过的武器,名为"抬枪",实际上就是传统鸟枪的巨大化版,本质上就是鸟枪。这种枪需要两个人同时进行操作,一人在枪前端蹲坐着举枪,一人在枪后端操作进行瞄准和射击。很难相信,在1885年那个时代,这种鸟枪还能活跃于一线战场。

然而,事实却是:抬枪真的活跃在中法战场上,还被一线的清军官员大为称赞。在前方送递给金陵机器制造局的信件中,前线官员除了催促加快抬枪的生产外,还评价:"(抬枪)能及远,较快炮得力……惟抬枪制胜。"其中的快炮,指的就是世界上第一款连发机枪--加特林机枪。

而中法战争的胜利,更是奠定了这款抬枪在晚清的地位。直到1899年,甲午战争都打完了,清军的陆海军都惨败了,抬枪依旧是晚晴当政者眼中的"网红枪"。究其原因,就因为抬枪是晚清的本土武器象征,而且打赢过法国。

也是在1899年,一位名为贝思福的英国下议院议员来到金陵机器制造局参观,结果被中国官员对于抬枪的自满大为震惊。回国后,他评价金陵机器制造局是"第一流的现代化机器,生产最无用的军械……其中大部分的设备,都用来生产抬枪"。

在这种遍布朝野的无知,和对于落后武器的自我得意之下,李鸿章乃至晚晴对于生产马克沁机枪的冷漠,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键词: 金陵机器制造局 马克沁机枪 洋务运动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