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全球看热讯:不剃发被清军杀,剃发要被明军杀,明朝皇帝一纸诏书解决这个难题

时间:2022-11-18 15:52:1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虽然时常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总的来说还是乱世最苦。百姓在兵荒马乱中挣扎求生不说,有时还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因为谁也没办法得知哪一方会笑到最后。可有时不得不被迫倾向一方,如此当另一方发现后,难免会将怒气撒在百姓身上。这点在历朝历代都有上演,明清之际同样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要从明清两方的衣冠服发说起。

明统治者为汉人,实行的自然也是汉人那一套,《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说身体发肤都是父母给的,不能轻易毁伤,孝是从这儿开始的。因着这套,汉人成年之后便不会再剃发,只将头发盘在头顶。而清统治者为满族,外表虽与汉人无异,在这点上却有很大不同。

年幼的时候都留马盖子头,也就是头发一寸左右,分成六簇。形状就像是笔头,前三后三,超过三寸再改变。分成前二后一,或前后各一,俗称“狗拉车”。等到六七岁就开始有了变化,女孩发式很多,男孩则梳辫发。这个习俗从金代便有规定,前额到脑后的头发剃去一圈,将留下的长发编成一条长辫子垂在脑后。

满族人认为发辫是真婚栖息的地方,是生命之本,对此也是极其重视。在战场上阵亡的八旗将士,如果没办法带回骨灰,那么带回发辫隆重埋葬也是行得通的。而清廷从努尔哈赤开始,便很重视这一习俗,只要是被他攻占的地方。男子发式必须划一,不分老少,剃发才能表示投降。

如果不剃发那么便代表不投降,清军就会将其斩首,后来的皇太极、顺治都将这一点延续了下来。这对于清廷来说有这么两个好处,一个是分辨,满族人口并不多。入关之后也只有五十多万人,可各地的汉人有五千万以上,他们自然无法分辨谁有反清廷之心。那么强迫人民剃发便是一个很好的分辨方式,后来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对清廷不满的人誓死反对。

当然也有普通百姓反对的,可清廷不会管那么多,一律当成抵抗人员斩了。使得汉人无法组织和进行有效抵抗,同时也起到了立威作用,进而巩固他们的统治。第二点是扭转文化不同,它能让汉人的脊梁骨不再停止,成为一个只求生存下去的人。说到底,其实都是为了打压汉人,巩固自己的统治。

明廷那边呢,最初将辫子头的称为蛮夷,大多时候见了也不会手下留情。这就苦了只想好好生活的百姓,毕竟战乱时代都是今天清军在占了这座城,可能明天明军又打了回来。在清军占领的时候不剃发被杀,明军占领的时候,剃发被杀。他们如何不左右为难,但南明的隆武皇帝却解决了这一现象,他下了一道旨令。

里头说只要是有头发的百姓,愿意帮助大明的就不可以乱杀,也就是说不管是否为辫子头。只要有头发,支持明军的,明军就不会滥杀他们。就这点来看,比之强制手段屠城的顺治,隆武不知仁善了多少。清廷也怨不得明亡之后,依然有无数人惦记着它,一心想要复明。无奈时势使然,隆武最终还是败了,复明也成了泡影。

参考资料:《明史》、《清史稿》

关键词: 左右为难 身体发肤 好好生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