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宋太祖准备存钱向契丹买块地,为何后世搞砸,花了钱却没买回来

时间:2022-11-16 09:30:1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原国家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宋朝之前,由于中原国家占据着燕云十六州,因此,中原国家不但有牢固的屏障,可以有效地阻挡北方民族的军事打击。而且,由于燕云十六州里有不少成熟的耕地,也是最接近于北方民族的耕地,因而可以生产不少粮食。北方民族原先因为没有这些耕地,因此他们无法做到粮食自给,只能靠和中原国家做生意来换取粮食。或者奉中原国家为宗主国,请求中原国家赐予粮食。或者直接带着军队过来抢,引发和中原国家的战争。

(燕云十六州区位图)


(资料图片)

但是,不管是做生意,不管是请求中原国家给予援助,还是发动战争直接从中原国家抢劫,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而这种代价,也让宋代以前的北方民族,没有真正成长壮大起来过。比如匈奴、鲜卑、突厥等等,虽然强悍一时,其实力仍然不足以威胁中原国家的根基。

但是,自从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后,北方民族有了这一处屏障和耕地,因而快速地发展成长起来。契丹、女真、蒙古、后金等等,他们长得非常健壮。蒙古和后金,还打败了中原国家,实现了对中原的统治。

所以,当年赵匡胤基本统一国家建立宋朝时,他敏锐地觉察到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原国家的重要意义。只有把这一处收复回来,中原国家才能够真正强大起来。

但是,把燕云十六州收复回来,绝非易事。当年,赵匡胤是亲自参加了柴荣带着后周军队攻打燕云十六州的。虽然说柴荣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就打下了燕云十六州的三个州。但是这只能是打契丹一个突然袭击,吃契丹的反应。契丹真正把军队组建起来和中原国家开战,中原国家未必打得赢。

所以,赵匡胤当时提出了一个战略,就是建立封桩库,存起钱来,向契丹购买。如果契丹实在不答应的时候,就把这些存起来的钱用来招募士兵,组建军队,用以攻打契丹,强行收回燕云十六州。只要有钱,还怕把燕云十六州拿不回来吗?

(赵匡胤)

建立封桩库,其实也并非难事。收入封桩库的钱,都是赵匡胤在统一过程中,灭掉的那些国家皇宫里的财宝。这些财宝收集起来,数量并不少。而且,赵匡胤认为,每年国家在开支上节约一点,节约的钱,也都存进这个封桩库里,这样封桩库里的钱,自然会变得很多。

赵匡胤的这个规划显然是十分深谋远虑又周到合理的。在他看来,契丹未必会拒绝。契丹作为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经常干南下抄掠的事情。抄掠无非就是抢钱粮。现在主动给他们钱,他们未必不同意。

再说了,就算不同意,还可以用这个钱招募军队打仗,也就是采用募兵制的方式打仗。同时,赵匡胤还把钱的来源都想好了。后世只要按照这个办法和步骤来实施,燕云十六州未必不能收回来。

(宋太宗)

那么,后世又是怎么来具体实施赵匡胤的这一措施呢?

宋太祖意外去世,接着宋太宗上位当皇帝。宋太宗当了皇帝以后,发动了对北汉的战争。那时候,北汉还没有收复。不过,打北汉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北汉的国力不强。唯一有点战斗力的,就是杨继业的部队。但是当时杨继业主要是防备契丹。因此,宋朝军队轻松就把北汉拿下来了。

本来拿下北汉后,按照宋太祖的计划,应该把北汉皇宫里的钱拿回来,放在封桩库里,等到封桩库里的钱积攒到一定数量后,才和契丹谈判。

但是,由于宋太宗打北汉打得非常容易,因此,他觉得打契丹肯定也非常容易。于是就乘势发动了对契丹的进攻。没想到,这场仗打败了。宋太宗在打了败仗后,腿上受了伤,差点就没命了,于是一路往南狂奔。甚至大臣们都以为宋太宗被打死,准备立新皇帝了。

(澶渊之盟)

宋太宗这一场轻率的战争,不但没打赢,而且还得罪了契丹,关闭了可以与契丹谈判的路。宋太宗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以为这次失败只不过是轻率冒进,只要做好准备,还是可以打胜仗的。于是他们经过了几年后,又发动了一次对契丹的战争。然而这场战争最终还是失败了。

宋朝连续两次失败,让契丹发现了宋朝的虚弱,于是就开始准备对宋朝发动反攻。他们甚至不只是想把燕云十六州一直留在国内,而且还准备获得更多的土地。于是举国向宋朝打过来,一直打到澶州。宋朝打不赢,为了保住国家,最终和契丹讲和,和契丹签订了"澶渊之盟"。这个"澶渊之盟",不但没能把燕云十六州拿回来,还每年向契丹支付银10万两,绢20万匹。连续支付到北宋末年。

如果这个钱当初拿去买燕云十六州,可能燕云十六州早就买下来了。宋太祖要是地下有知,看到这个结果,恐怕不知道会气成什么样子!

(参考资料:《宋史》等)

关键词: 燕云十六州 北方民族 澶渊之盟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