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长孙皇后的葬礼上,肃穆的队伍中有人发出笑声,原因竟在此!

时间:2022-11-15 17:36:1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令人赞不绝口的朝代。唐朝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地位,主要是开创了两个辉煌年代:一个是贞观之治;另一个就是开元盛世。

唐朝以他的强大和兴盛而引得万国来朝,众邦敬仰。


【资料图】

其中,使得贞观之治卓有成效的,是有一个好领导--李世民;还有一帮好臣子,比如魏征、房谋杜断和长孙无忌等等。

其实,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往往会忽略一点,就是贤内助的作用。

古人有句俗话,妻贤夫祸少,家和万事兴。的确是这样,李世民摊上一个好媳妇--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曾享有千古第一贤后的美誉,就是后世的皇帝都把她树立为后宫的楷模,朱元璋就以她作标杆,认为"家有良妻,犹国之良相",并以此来赞扬马皇后:

"每对群臣述后贤,同于唐长孙皇后。"《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

长孙皇后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首先,苦心经营好自己的一片天地--后宫,不因后花园的纷乱而干扰皇帝的精力。

再次,非常自律,不争宠,不干预朝政。就是自己的亲戚,也不让他官居高位。

说服胞兄让位,在太宗恩准下,长孙无忌得以闲职高薪退避宰执之位。

最后,能真挚的劝说皇帝,让他善待忠臣。

魏征曾因惹了李世民,气得李世民要杀掉这个"田舍翁";

房玄龄因过被贬职,长孙皇后在病重期间还在劝李世民:

"玄龄久事陛下,预奇计秘谋,非大故,愿勿置也。"(《新唐书·长孙皇后》)

就是这样的贤后,可惜天不佑人,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六月,36岁的长孙皇后崩逝于立政殿。

失去这么一个得力的革命伴侣,李世民内心的悲痛可以想象。由于长孙皇后对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非常护佑,所以大家对她的病逝打心眼里惋惜。

于是整个朝廷笼罩在一片悲痛之中。

长孙皇后去世,举国悲痛,李世民当然为她举行了大型的国葬。几乎所有京官都身穿孝服出现在葬礼现场,送这位贤后一程。

但就在这严肃的场合,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一个不和谐的音符。

中书舍人许敬宗在送葬的队伍中看到一个人,谁?

率更令欧阳询。

但是他没有气磊,而是痛定思痛,一改旧习,终于醒悟到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的精髓,最终有所成就--虽然这个成就走到了邪路上。

这么看来,许敬宗不光是有悟性,毅力必然也不差了。

参考资料:《新唐书》 《资治通鉴》

按当时的官秩,中书舍人是正五品的官员,率更令是从四品官员。许敬宗不但不尊敬这位官长,却在背后偷偷的耻笑。

欧阳询可不是一般人,是大书法家。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又和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合称楷书四大家,可见造诣非凡。

但许敬宗的耻笑不是因为这个,是因为欧阳询的长相。

那么欧阳询长什么样呢?

《新唐书·欧阳询》上说得很简单:"貌寝侻"。

大概意思就是说外貌让人打心底感到丑陋吧,因为没有相貌特征,很不具体。

《隋唐嘉话》的记载就有些形象了。

有一回,唐太宗和君臣聚会,那时的君臣关系非常和谐,在宴席中有时候经常开玩笑。

有一次李世民提议,大家作诗,以在座的相貌为题。

那自然是皇上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先来了,他看了一下诸位,一下子就定格在欧阳询的脸上,诗曰:

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

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

长孙无忌来挑战了,欧阳询也不客气,回敬长孙无忌一首诗: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

只缘心混混,所以面团团。

说长孙无忌脖子粗短,帽子和头发直接覆盖后背,挺着个将军肚,还长着一张大饼脸。意思是说你比喻我瘦,我就说你脸大。

欧阳询什么一形容,李世民有点受不了:"我大舅哥长成这样,那皇后不也如此吗?"

于是马上提醒说:欧阳先生,适可而止,当心长孙皇后听到。("询此嘲,岂不畏皇后闻邪?")

现在大家对欧阳询的长相有个大致了解了吧?但估计大家也只是大轮廓而已。

再具体一点,猴子长什么样呢?

《西游记》里是这样描述猴子的:

"真个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

这一下,大家对欧阳询的长相详知了吧?

所以在庄严时刻,肃穆时分,许敬宗第一次见到身着孝服的欧阳询,忍不住偷偷的笑了起来。

大家知道,许敬宗后来舔武则天的屁股才得以发迹,是个奸臣,所以人缘肯定不太好,他的这一不雅举动,早就被同僚看到了,于是遭到御史的弹劾,李世民闻听后大怒,于是立刻做出决定,别在朝廷里混乱,赶快滚蛋吧,滚的越远越好,于是一下子给他贬为洪州都督府司马。

关键词: 长孙无忌 中书舍人 贞观之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