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头条焦点:真读三国不看演义:《晋书》中藏了一个大秘密,《三国志》才能解

时间:2022-11-09 16:43:5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屯兵于五丈原,屯田于渭南。在进攻北原失利以后,诸葛亮假装大举西进,以吸引魏军主力,实际上却乘夜进攻阳遂。但是,诸葛亮这声东击西的计策被魏军识破,魏军在阳遂提前做好了应对诸葛亮进攻的准备,诸葛亮乘夜突袭阳遂,却因为阳遂守军早就得到情报,提前部署好防线而遭遇失败。

阳遂之战的确是诸葛亮的失败,但是对于是谁识破了诸葛亮的计策,《晋书》与《三国志》的记载就出现矛盾了。


(资料图)

《晋书》称,司马懿得到情报,诸葛亮准备渡过渭水,于是司马懿派遣部将周当屯兵阳遂作为诱饵吸引诸葛亮进攻。但是,诸葛亮却连续好几天都没有进攻阳遂,于是司马懿说 :"诸葛亮想要争夺北原却不进攻阳遂,我知道他的意图了。"

从司马懿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其一,阳遂是进攻北原的必经之路;

其二:诸葛亮没有进攻阳遂的诱敌部队。

那么司马懿说他知道诸葛亮的意图指的是什么呢?根据前文,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司马懿是认为诸葛亮并不会进攻北原。(假如进攻北原就会进攻阳遂)

亮果上原,将北渡渭,帝遣将军周当屯阳遂以饵之。数日,亮不动。帝曰:"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此意可知也。"--《晋书》

但是,《晋书》接下来却记载称:

遣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备阳遂,与亮会于积石,临原而战,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晋书》

司马懿之前都说了"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却又派遣胡遵、郭淮镇守阳遂,这不是自相矛盾么?莫非笔者理解有误,司马懿说的"此意可知",是说司马懿已经识破了诸葛亮声东击西的计策么?然而,从《三国志》记载看,识破诸葛亮计策的并非司马懿,而是另有其人,同时《三国志》还隐晦的暗示司马懿落入了诸葛亮的陷阱当中:

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三国志》

也就是说,当诸葛亮不搭理阳遂守军时,曹魏军中诸将都以为诸葛亮想要进攻西围,唯独郭淮认为诸葛亮的真正目标并不是西围,虽然《三国志》没有明确说司马懿有没有识破诸葛亮的计策,但是却提到了只有郭淮认为诸葛亮是假装向西进军,意图诱使魏军向西增兵,然后乘机进攻阳遂,显然,司马懿是属于没有识破诸葛亮计策的一类人。假如司马懿识破了诸葛亮计策,那么《三国志》不可能仅仅提到郭淮。

结合《三国志》和《晋书》,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司马懿险些中了诸葛亮的声东击西之计,这时候是郭淮识破了诸葛亮的计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司马懿这才反应过来,派他去暗中加强阳遂的防守。《晋书》为了吹捧司马懿,不仅掩盖了司马懿中计的真相,还隐藏了郭淮识破诸葛亮计策的贡献。

《晋书》中类似这种被《三国志》打脸的事例还有很多,这也难怪明明在《晋书》中,司马懿可谓料事如神,诸葛亮的一举一动都在司马懿的掌控之中,可是唐太宗李世民却嘲讽司马懿顺"生怯实而未尽,死疑虚而犹遁。"唐太宗想必也是知道《晋书》水分太多,所以才如此犀利的嘲讽他吧。

参考文献:

三国志、晋书

关键词: 声东击西 可以得出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