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每日聚焦:番薯传入中国后,为何在明代没有推广到全国种植?

时间:2022-11-04 15:45:0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番薯

一般认为,番薯在明朝万历时期便已传入我国,番薯传入中国的过程有几种版本,目前得到较多认同的有两个版本:一是福建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将番薯引进中国,由其子陈经纶献给巡抚金学曾,而后推广开来;一是由广东人陈益在万历年间把番薯从越南引进广东。

虽然除这两个版本外还有其它的一些说法,但番薯在万历年间,就被引进到中国应该还是比较靠谱的。 但番薯传入中国后并没有迅速推广开来,事实上番薯在明代主要在福建、广东等地方种植,并没有大规模推广到全国。绝大多数明朝的老百姓甚至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番薯,一直到清代乾隆朝以后番薯才在全国推广开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都知道,大明中后期千疮百孔,灾害频发、饿殍遍野,那为何当时朝廷不大规模推广红薯,缓解饥荒呢?为何明代番薯只在福建、广东等地广泛种植,却没能推广到其它各省呢?

明万历皇帝朱翊钧

首先,福建、广东虽然是番薯最早传入、最早种植的地区,但因为地处偏远,限制了番薯进一步向其它地区的传播。一直以来,福建、广东在整个古代都处于较为偏远的位置,远离古代各个统一王朝中心区域,在明代也是如此。明代大部分时期定都北京,福建、广东即使有什么新发现,影响也要小得多,这也是文化传播的特性之一。

在没有各种现代媒体,交通、通讯手段都极为落后的明代,福建、广东种植番薯的好处,要传播到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南京等地注定是不容易的。广东,福建的北面都被崇山峻岭包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番薯向北传播。即使传播到了,也只有极少部分有识之士如徐光启等超凡之人能见微知著,看到其中的巨大价值。但倘若一开始,番薯从天津或山东传入北京,又或者哪怕只是传入南京恐怕引起的轰动也会大得多,也更容易得到推广。

徐光启

明代番薯从安南(越南)、吕宋(菲律宾)传入

其次,古代农业技术推广太过依赖朝廷和地方官员,番薯能否推广与皇帝、官员重视程度紧密相关。番薯能在福建、广东广泛种植与当地官员的重视很有关系。以福建为例,正是万历二十二年(1594)在福建担任巡抚的金学曾认识到番薯的巨大作用,在福建大力推广、大力宣传番薯种植,才使得番薯在福建广泛种植。

再如徐光启在天启年间因守父丧到上海居住,了解到番薯作用后,大力推广种植,将番薯引进到淞沪一带,这个时候距离金学曾在福建推广番薯已过去30多年,可想而知,番薯传播速度有多慢。而从另一个方面又可以看出,在徐光启之前,淞沪一带的地方官员对番薯是有多么的不在意,他们是没听说过?还是听过也不以为然?为什么要徐光启到了上海后,番薯才在淞沪一带推广开来? 大明太缺少像徐光启这样既有眼光,又有技术的官员了,大部分官员只会空谈孔孟、忙于党争,恐怕是没多少心思放在研究农业技术上。

不仅官员群体普遍不重视,明朝皇帝也不重视番薯。万历皇帝及之后的历任皇帝都没有把番薯当做一回事,从目前记载看明朝皇帝和政府没有下达过要在全国推广番薯的命令。皇帝和大部分官员都不重视,那番薯的传播也自然极其缓慢了。相比较之下,清朝乾隆皇帝对番薯就重视得多,曾多次发布命令,让各地官员大力种植番薯,以备灾荒。在乾隆皇帝的重视下,番薯才在全国普遍推广种植。

乾隆(剧照)

最后,番薯自身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快速传播。番薯属热带作物,藏种困难,怕湿怕冻,一开始北方地区种植确实也存在障碍。中国古代官员群体虽然也大多重视农业,但却不重视技术,或者说不愿意去研究农业技术,像张衡、沈括、徐光启之类的具有科学精神的官员实在屈指可数。番薯传入中国虽然很久,但种植技术主要靠农民经验,番薯种植技术一直无法进步。徐光启认识到番薯特性后,提出可用窖藏法保存番薯,但可惜由于不被重视以及时局动荡不安的关系,并没有推广使用。直到清乾隆年间,黄可润等人借鉴山东农民的窖藏方法,改进了番薯薯种窖藏方法,番薯才得以更广泛种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皇帝对番薯重视了,番薯的种植技术也就容易得到改良和推广。

关键词: 一定程度上 大力推广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