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热议:假如你穿越到了古代,下面四大军师你会选择跟着谁混天下?

时间:2022-11-04 08:50:1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第一位、诸葛亮

对诸葛亮一生事迹的评价,一句话概括就是:诸葛亮是一代贤臣名相,是杰出的政治家。三国时期蜀国是最弱小的,但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却是治理最好的,采取依法治蜀政策,并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可以看出诸葛确实有治国之才,而且其高风亮节一直为后世所传诵。


(资料图)

纵观诸葛亮对蜀汉集团一生的事迹贡献,其实没有一样是在军事上出奇制胜的,在刘备时期贡献主要是三条:1、隆中对策帮助刘备制定未来的发展计划与蓝图,起的是策划的作用。 2、刘备兵败当阳,诸葛亮奉命去出使东吴,联合孙权,起的是使者的作用(事实上,孙权答应联盟是从自身考虑,主要是鲁肃贡献大,诸葛亮影响不大) 3、刘备出兵入川、攻打汉中的时候,诸葛亮在后方"足兵足粮",起的是管家的作用(刘备入川带的谋士是庞统,攻汉中带的谋士是法正)。以上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刘备时期主要是镇守后方,根本不曾领军出征,更谈不上出奇谋、献奇计。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也不是夸张到那种"如鱼得水"。

刘备死后,托孤于诸葛亮(当时蜀国确实没别人可托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庞统、法正、许靖全死了,赵云不受刘备信任,魏延镇守汉中不在身边),诸葛亮才开始掌管蜀国军权,但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却没得到中原一寸土地,而且在第一次北伐时,曹魏毫无防备、长安守将还是怯战无谋的夏侯楙、天水等三郡都"叛魏应亮"的大好形势下,却小心谨慎不敢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错过了攻打长安的最好机会,可见诸葛亮绝不是能统领三军的大将之才!

或许有人说,诸葛亮的北伐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以攻为守的策略,不是真的去统一中原。话虽然也有道理,但六次北伐,劳民伤财,却无寸功,也说明诸葛亮不是将略之才,诸葛一生唯谨慎,不敢兵行险招,不能用奇谋,实在不适合做三军统领。哀哉!诸葛亮只能做萧何,做不了张良,更做不了韩信!

第二位、张良

运筹帷幄谋天下,急流勇退修道术。

张良是一位既有血气之勇,又具深谋远虑的传奇人物。为报亡国之恨,他"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亡",博浪沙一击,差一点要了秦始皇的命;为酬知遇之恩,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终于辅佐刘邦战胜项羽,登基称帝;为消除刘邦易太子之念,他略施小计,让太子请来商山四皓,刘邦一见而易念顿失。以三寸舌为帝王师,封万户,位列侯,功成身退,乃学道术。张良的传奇经历,怎不让人敬慕?

第三位、刘伯温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胡惟庸乃是天下第一大奸臣,可与秦桧相提并论。刘伯温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第四位、姜子牙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子牙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军事家,一直受历代统治者崇尚,这在《诗经》等唐朝以前的许多史料及文学作品中颂文颇多。唐太宗即位后,外夷相侵,内患未除,政局动乱,国家面临着百乱待治,百废待兴的情况,为了达到""安人理国""的目的,便自称他是姜子牙的化身,在磻溪建立太公庙,他用这一举动告诉人们,他要象周文王访贤并重用姜子牙那样的贤臣良将,他后来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国的人才,终于实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为求国内安宁,需要像姜子牙那样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忠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便于公元731年(开元十九年)敕令天下诸州各建一所太公庙。并要求以张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当发兵出师或各将领及文武举人应诏,都要先去太公庙拜谒。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追谥姜子牙为""武成王"",成为中华民族""武""圣人。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为抵御外寇入侵,下令要求各军事将领必读《太公兵法》。

关键词: 可以看出 太公兵法 图谋不轨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