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为什么我们把李世民叫做唐太宗,却把玄烨叫做康熙皇帝呢?

时间:2022-10-24 18:30:4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皇帝的称呼是后人的一种约定俗成。清朝每位皇帝都有谥号和庙号,但是,后人还是愿意称呼他们的年号。为什么呢?

1 皇帝都有哪些称呼

实际上,从有皇帝开始,我们对于古代皇帝的称呼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


(资料图片)

一般我们在称呼皇帝的时候,汉代以后,唐朝以前的都是称呼朝代 *帝,比如汉武帝/魏明帝/隋文帝,这个是他们的谥号;

唐到明的时候都是称呼他们的庙号,朝代 **宗或者**祖,比如唐太宗,宋仁宗,明太祖,明成祖,这个是皇帝的庙号;

而明代中后期到清朝,他们的称呼都变成了年号 帝,比如嘉靖皇帝,康熙帝,乾隆帝。

那么这些称呼都是什么,怎么来的呢?

庙号是后世皇帝给加的,是后世祭祀的重要依据,是给予那些对王朝有着重要贡献的皇帝,一般以"祖有功而宗有德"为标准,而且严格的制度,什么样的皇帝给予什么样的庙号。唐朝以前,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这个资格加上庙号的。

谥号是皇帝死后由下一任皇帝和大臣一起讨论而加上的。谥号的作用是为每一位皇帝的一生做一个总结,相当于盖棺定论。有功者加美谥,有罪者加恶谥。因此,每个皇帝都有。

年号是由汉武帝发明的,是每位皇帝生前确定的,用来纪年。一般新皇帝登基都会颁布新年号,有重大事项也会更改年号,比如我们常见到的万历十五年,乾隆三十年,万历和乾隆就是年号,后面表示年号用了多少年。

2 皇帝称呼的变化和原因

那么皇帝称呼为何会发生变化呢?

唐朝以前,不是每位皇帝独有庙号;同时每位皇帝的谥号都是一到两个字,非常简洁形象的概括皇帝的一生,比如汉武帝表示在武功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而东汉倒数第三位皇帝刘宏在位期间卖官鬻爵,胡作非为,便被谥为灵;

因此,为了统一的称呼每一朝代的皇帝并让后人理解,我们经常称呼他们的谥号。

但这种情况在唐朝发生了变化。人们总是习惯你好我好大家好,唐朝皇帝的谥号没有恶谥,比如窝囊不堪的唐昭宗竟然能够被谥号为昭;同时皇帝的谥号字数开始变多,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唐高祖的谥号是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因此再称呼皇帝的谥号并不能准确的概括,而且不简洁。

同时每位皇帝都开始有庙号,而且比较准确。因此我们便约定俗成的将称呼改为庙号。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代。明朝中后期,开始发生了另一种变化,庙号也开始全是美好的庙号了。

谥号也废了,庙号也不准确了,怎么办呢?

3 明清皇帝为何称呼年号

这种情况到了清朝变得更加严重,不仅谥号越来越长,庙号全是美好的,而且祖和宗也开始乱用了。清朝一代出了太祖/世祖/圣祖三位祖。

这样的情况下,再使用谥号的话,那么努尔哈赤我们就要称呼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看着都觉得烦。

如果我们再称呼庙号的话,你能想象一下光绪一生都在傀儡生涯中度过皇帝,我们还要把他称之为清德宗,有没有一点违心?

正在烦恼之时,历史学家们发现,从明朝开始,除了明英宗/清太宗等极少数皇帝以外,皇帝们的年号都只有一个,执政生涯中都没有改过。于是,史学家们开始用年号来称呼他们。

把玄烨称呼为康熙皇帝,把弘历称之为乾隆皇帝,好像也还挺好。

于是我们对明朝中后期和清朝的皇帝们的称呼就变成了年号,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谥号和庙号,相反的是正是由于他们加了太多美好的词汇在他们先祖的谥号和庙号中去,才导致了他们的谥号和庙号没人愿意称呼,渐渐的不为人所知了。

关键词: 这种情况 约定俗成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