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今日热讯:李世民:我们联姻吧,世家:恕我直言,您不配

时间:2022-10-23 18:45:0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在古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皇帝的话就是命令,所有人都要照做的。但是在唐朝,李世民的话被多次违背。如果是坏事,那么下面的人违背是情理之中。但是这是一件好事,下面的人仍旧违背了。这件事就是李世民要和世家联姻,按理来说和皇帝联姻之后家族地位水涨船高,而且还有可能成为外戚家族。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都难找,但为什么世家把送上门的好事拒绝了那?原因很简单,世家觉得李世民不配。

山东士族


(资料图片)

山东士族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当时的山东也并不是现在的山东,太行山脉东边的范围都能被称为山东,而在这片范围内的世家被统称为山东士族。这个地方是中原,所以有很多的门阀世家,比如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琅琊王氏、兰陵萧氏。这些世家都曾出过一些名声显赫的大人物,所以在当地很有声望。

汉朝选官制度为察举制,也就是让官员在管辖内的辖区考察,然后根据民意来选取人才,最后交给朝廷考核并任命。这些大家族的人都受过高等教育,而且在当地很有名望,所以被任命为官员的概率很大。因为长期垄断一个地方的官员任命,所以世家在当地都会有很强的影响力。东汉末年时期,袁绍因为出身于"四世三公"家族所以迅速成为地方豪强,东汉末年的诸侯基本上都有世家支持或者有世家背景做背书。由此可见自东汉末年起,世家就开始绑架王朝了,世家已经强大到可以左右朝廷的地步了。

如果说察举制给世家提供了一个起家平台,那么九品中正制度就给世家垄断官员任命的机会。察举制是考察一个人的品德、才能,然后再由朝廷任命的,但是九品中正制度是考察一个人的品德、才能、出身,以及中正官的建议。魏晋时期的中正官是根据百姓民意、才子的才能、品德以及才子的出身来任命的。大中正官基本都被世家垄断了,而在人事任命方面上大中正官一定会给家族放水,所以就造成了世家垄断官员任命的现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这句话就是魏晋时期的写照,上品几乎都被世家垄断了,世家的人就算无能那么也会看在世家的面子上给一个不错的官职,而寒门想要升为上品,那就等同于鲤鱼跃龙门。

魏晋时期寒门想要鲤鱼跃龙门只有两条路:一种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升为上品,但是这种一定要有经天纬地之学或者有安邦定国的本事;另一种就是和世家联姻,然后世家会给你搞定一些问题。前者几乎不用考虑了,那样的人才如凤毛麟角。后者也非常困难,因为世家几乎不会和寒门联姻,他们的联姻对象也都是世家,比如范阳卢氏和荥阳郑氏世代联姻、清河崔氏和陇西李氏世代联姻。也正是因为世家的联姻,导致之后出现了小型利益集团,这也是五姓七望诞生的原因。

五姓七望

西晋和东晋之间有一段空档期,而这一段空档期导致山东士族开始分裂。西晋末年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山东士族为了避祸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以琅琊王氏、兰陵萧氏、琅琊颜氏为首的一些士族为了避免灭族,所以跟着司马家南渡,史称衣冠南渡;以韦、薛、裴、柳为首的一些士族为了避免悲剧发生,所以选择和胡人联姻,进而形成了关陇集团;以崔、卢为首的士族为了避免被逐个击破,所以抱团取暖,进而形成了五姓七望集团。由于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所以他们对其他世家就出现了别样看法。

五姓七望家族非常傲,他们把南迁的家族看成懦夫,为了生死竟然选择逃避。而且他们还看不起关中的一些家族,因为他们觉得和胡人联姻会导致自身血统不纯。五姓七望是留在山东的士族,他们对百姓的影响非常大,北魏之所以能统一北方其很大方面原因都是因为有五姓七望的支持。北魏时期,清河崔氏得到重用,北魏皇帝拓跋焘把军国大事全部交给崔浩来处理。而且清河崔氏家的崔甗和范阳卢氏家的卢元明说:"天下盛门只有我家和你家,博陵崔氏和赵郡李氏何事者哉!,"虽然这句话太过高调,但这在当时也是事实,崔卢两家在朝廷、社会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隋唐时期的世家

隋朝时期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度,采取了科举制,这一制度让五姓七望迎来了曙光。因为五姓七望有着丰富的管理国家的经验,而且世家的教育和声望都是无可比拟的,这一点五姓七望碾压关陇集团和寒门子弟。到了唐朝时期,关陇集团开始走下坡路,五姓七望和兰陵萧氏开始走向巅峰。为了更好的统治,唐朝的皇室李家开始和五姓七望家族联姻。但是五姓七望自持族望,耻与诸姓为婚。为了保持他们的高贵血统,他们开始进行内部通婚。

薛元超出身于"关中四姓",更是盛唐的宰相,饶是这么强大的出身背景以及自身官位,但是五姓七望仍旧看不上他。以至于薛元超叹道:"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一个出身世家的宰相配不上五姓七望,这就能看出五姓七望的傲慢。最有意思的就是李世民想要和五姓七望联姻,结果五姓七望直接回复恕我直言,您不配。拒绝其他世家以及皇家的联姻,而且当时的皇帝还拿世家没办法。最后气的李世民说:"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这句话的翻译就是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山东四姓那么高傲,民间百姓为什么那么推崇他们?

民间觉得崔氏是天下第一世家,五姓七望在山东百姓心里有很高的地位。同时期的世家也都以娶五姓女为荣,就连皇帝都想和五姓七望结为姻亲,可见唐朝时期五姓七望在民间的地位。为了削弱五姓七望在民间的影响,唐朝皇帝决定修《氏族志》。修《氏族志》的时候,陇西李氏星夜跑到山东,为的就是和崔卢站在同一梯队。但是晚了,当时四姓高门已经定了,也就是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修氏族志的人把博陵崔氏立为天下第一门户,气的李世民怒道:"山东士族已经衰败了,他们凭什么当第一?"后来在李世民的强制干预下把李家立为首位,但是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改变,五姓七望仍旧是第一等家族。之后为了降低五姓七望的影响力,高宗还强力禁止七姓十家(包含了五姓七望)不能私自通婚。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效果,五姓七望顶风作案,仍旧互相通婚。

唐朝时期崔氏一共出了29位宰相,民间俗语说:"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后世也都在说崔氏和唐朝同盛衰,能与国同盛衰的家族足以见其影响力。直到晚唐时期,世家地位仍旧没有被削弱。晚唐时期的唐文宗向郑覃求婚,想要郑覃的孙女嫁给皇太子。如果不出意外皇太子就是日后的太子,那么郑家也会升为外戚,但是郑覃拒绝了。郑覃拒绝皇帝之后把孙女嫁给了崔家,唐文宗又说道:"民间结婚不看官品看家族,我家都当了两百多年天子了,难道还比不上崔家和卢家?"

结言

由于汉朝采取察举制,而魏晋时期又采用九品中正制,导致世家在当时社会占据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民间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和声望。有唐一世,皇家都想着和五姓七望联姻,结果仍旧被人家拒绝了。古代世家影响王朝的例子有很多,但是像五姓七望这样的例子非常少见,五姓七望也被当做世家的巅峰标志。五姓七望在历史上影响十分深刻,但是到了黄巢时期,五姓七望遭到沉重打击,以至于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

关键词: 东汉末年 九品中正 兰陵萧氏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