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世界报道:唐朝两个重要人物,唐高祖与唐太宗对于隋朝的历史是怎样看的?

时间:2022-10-22 16:49:2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导语:唐朝两个重要人物,唐高祖与唐太宗对于隋朝的历史是怎样看的?

武德二年丁亥,唐高祖下诏曰:"隋太常卿高熲、上柱国贺若弼,并刚正不阿,矫枉无挠;司隶大夫薛道衡、刑部尚书宇文弜攵、左翊卫将军董纯,并怀忠抱义,一现极刑,宜从褒饰,以慰泉壤。熲可赠上柱国、郯国公,弼赠上柱国、杞国公,各令有司加谥。道衡赠上开府、临河县公,弜攵赠上开府、平昌县公,纯赠柱国、狄道县公。"高熲、贺若弼等人都为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后都被馋构致死,唐高祖对他们给予高度评价并追赠封号,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吸取隋代滥杀功臣的历史教训,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唐初政治的需要,希望更多的隋朝志士前来归附,以稳固刚刚建立的大唐王朝。

武德二年,唐高祖对裴寂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比每虚心接待,冀闻谠言。然惟李纲善尽忠款,孙伏伽可谓诚直,余人犹踵弊风,俯首而已,岂朕所望哉!唐高祖这段话旨在总结隋亡的教训。他认为隋炀帝骄傲自大,刚愎自用,拒不纳谏,而大臣们不能尽忠职守,以至于国家灭亡。他想从隋亡中总结教训,用在自己的治理国家中,要求臣子们要尽忠尽职,敢于上谏,不要学隋代那样,只知道俯首称臣。

《全唐文》中还记载了唐高祖颁布的《罢放栎阳离宫女教诏》、《罢贡异物诏》《罢差科徭役诏》、《申禁差科诏》等,这些诏书中,唐高祖能从隋末丧乱时期的社会现象中看到隋朝灭亡的种种原因,因而唐高祖及时吸取隋亡经验,颁布诏书。他尝说:"驰道所有宫室,悉宜罢之,其宫人等,并放还亲属。"并又指出:"隋末无道,肆极奢靡,内骋倡优之乐,外崇耳目之娱。冠盖相望,征求不息;公私扰遽,徭费无穷。朕受命君临,志在俭约,日旰忘食,昧爽求衣。纂组珠玑,皆云屏绝;雕琢绮丽,久从抑止。其侏儒短节,小马庳牛,异兽奇禽,皆非实用。诸有此献,悉宜停断,宣布远迩,咸使闻知。"

他又强调:"有隋失驭,政刑板荡,豺狼竞起,肆行暴虐,征求无度,侵夺任己。下民困扰,各靡聊生,丧乱之馀,百不存一"。所以他提出要"每给优复,蠲减徭赋,不许差科,辄有劳役,义行简静,使务农桑"。唐高祖认为,隋朝繁重的赋税是丧送隋朝通知的主要原因,而唐朝的很多地方官最应该注意。他说:"隋末丧乱,豺狼竞逐,率土之众,百不存一。干戈未静,桑农咸废,凋弊之後,饥寒重切,永言於此,悼於厥心。今寇贼已平,天下无事,百姓安堵,各务称职。家给人足,即事可期,所以新附之民,特蠲徭赋。欲其休息,更无烦扰,使获安静,自修产业。犹恐所在州县,未称朕怀,道路迎送,廨宇营筑,率意征求,擅相呼召。诸如此例,悉宜禁断,非有别敕,不得差科。不如诏者,重加推罚。布告天下,咸知此意。"这些诏令都是针对隋朝灭亡而吸取的教训,反映了唐初统治者"以史为鉴"的治国思想。

唐太宗在少年时代就已经开始读史学史,隋末动乱年代,其父李渊曾经重金聘请大儒张后胤教授他《左氏春秋》。武德四年,在战争还没有彻底结束,大唐天下还没有完成统一之时,李世民就已经开始"锐意经籍",并在秦王府开设文学馆,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许敬宗等十八人为学士。这些学者大多文史兼通, 其中的房玄龄、于志宁、姚思廉、孔颖达、许敬宗等, 都是贞观年间修史的组织者和主要编写者。通过这种方式他一方面吸引大批的文人学士聚拢在自己的身边,为己所用,另一方面又与诸学士"每日引见,讨论文典",以此来增加自己的文史知识和见闻。

关键词: 重要人物 家给人足 尽忠职守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