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焦点短讯!隋文帝杨坚有一畸形感情,导致李渊有机可乘,史书都不好意思记载

时间:2022-10-14 17:50:2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隋朝末年天下大连,起义造反者数不胜数,而最终以李氏的胜利而结束,建立大唐。

其实李渊起兵初期,手中只有3万人的部队,反观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军队,动辄都是上百万之多。双方军队数量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李渊又是为何能够取胜呢?

隋朝时期,高句丽(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发展迅速,对东北地区的安全产生很大威胁。早在隋文帝时期,隋朝就曾派兵前去镇压。后来到了隋炀帝时期,杨广为了彻底消除隐患,于是率领百万大军前去攻打,但由于隋炀帝指挥不当,隋军反而大败而归。


(资料图片)

后来隋炀帝决定发动第二次进攻,眼见就要取得成效的时候,后方忽然传来大国柱杨玄感兵变。于是隋炀帝"调转马头"开始平叛去了。

接连两次出征高句丽,再加上平定叛乱,隋朝百姓已经怨声载道,全国各地起义事件以频频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偃甲息兵发展民生。

不过隋炀帝似乎与高句丽"杠"上了,于大业十年(公元614年)二月,再次下诏征天下兵。《资治通鉴》记载:春,二月,辛未,诏百僚议伐高丽,诏复征天下兵,百道俱进。面对隋朝的三次出征,并且每次都是百万大军,高句丽估计都有骂人的冲动了:"这谁受得了!"于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就开城投降了。对此,隋炀帝很是开心,也不做任何部署,就这么乐呵乐呵地撤兵了。

等隋炀帝回到西京的时候,为了炫耀自己的战绩,于是就派使者征召高句丽王高元入朝拜见,然而高元却拒绝前来。这可气坏了隋炀帝,然后就"敕将帅严装,更图后举(《资治通鉴》)"准备进行第四次出征。

隋炀帝的这一举动估计把大臣们吓个半死,一个个冒死上书劝说隋炀帝,最终才算是阻止了隋炀帝。

不过即便是没有第四次征战,隋朝已经被折腾得千疮百孔了。因为百姓们不满隋炀帝的"穷兵黩武",赋税严重,各地起义事件不断,每次出征的时候都有大量士兵、百姓逃跑。并且前面提到的杨玄感兵变时,百姓们都"争献牛酒,子弟诣军门请自效者,日以千数。"由此可见,隋朝已经尽失民心。

还有一组数据很关键,在隋文帝时期,人口总数为5000万左右,《通典卷食货七》记载:"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古代一户大致为6-10人,这样计算的话,隋朝末年的人口总数最多也就是2000万人了。隋炀帝在位的十几年里,人口数量竟然锐减3000余万,隋炀帝给百姓们造成的负担可想而知。

对于这一点,李世民看得很透彻,他料定隋朝必亡,于是暗中招兵买马,并劝说李渊起事。以3万部队起家,然后对内以自身的人脉以及地位的优势占据关中;对外结交突厥,牵制隋朝大部队,最终成功推翻隋朝,建立李唐。

在这里需要给大家讲述一下李渊的"对内策略",这其中还要牵扯到一桩皇室丑闻。

北周、隋、唐三朝皇室的关系比较乱,容我慢慢给大家捋。

李渊的夫人窦氏,其舅舅为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邕很宠爱自己的这个外甥女,将其接入宫中抚养,窦氏也从小耳晕目染,对政治很是敏锐,帮助北周武帝处理过很多事情,堪称一个政治小能手,舅甥两人关系很好。

可惜宇文邕英年早逝,长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周宣帝,周宣帝的皇后是杨坚的长女乐平公主杨丽华。宇文邕酒色放纵,荒淫无度,很快就病逝了,其子宇文阐即位。后来杨坚夺权,逼迫宇文阐禅位,也算是夺走了女婿家的皇权。

窦氏对于杨坚的行为很是不齿,对此大哭道:"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此刻窦氏的心中就已经埋下了灭隋的种子。

说完李渊的夫人窦氏,笔者再讲一下李渊与隋朝皇室之间的关系。

李渊的姥爷叫做独孤信,独孤信的女儿可了不得,长女为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四女独孤氏嫁给了唐国景公李昞,后来生下了李渊;七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隋文帝杨坚,也就是说,杨坚是李渊的姨夫。

不过杨坚与李渊的关系不仅仅如此,杨坚喜欢人其实是李渊的母亲独孤氏,而不是独孤伽罗,只不过因为种种政治原因,无法与独孤氏结为夫妻。虽然未能娶得独孤氏,杨坚对独孤氏的心意并未改变,在独孤氏死后,就将独孤氏的儿子李渊接入宫中,赐为"执御制千牛宝刀",类似于"御前带刀侍卫"的官职。这个官职可以说是李渊的金钥匙,他能够随时追随在皇帝身边,结识人脉、侧听朝政,以至于他对隋朝的兵力部署以及诸多环节都了如指掌,这也为他后来的造反成功帮助颇大。

杨坚死后,皇位传于杨广。或许是知道父亲杨坚对李渊的这种畸形情感,杨广对李渊很是针对,经常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他,就比如给李渊叫"阿婆面",还有一次是李渊因病未参加一场活动,杨坚就对李渊的女儿说"可得死否?"。

也正因为杨广的百般针对,妻子窦氏以及儿子李世民的劝导让李渊骑兵谋反,而隋末尽失民心,再加上李渊对隋朝的政局了如指掌,促就了他的成功。

关键词: 人口总数 独孤伽罗 了如指掌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