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环球新要闻】在明朝留下了一个令人有所疑问悬案,建文帝终究去哪里?

时间:2022-10-14 07:50:3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朱棣大军进入南京城,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就此结束。与此同时,南京皇宫燃起熊熊大火,作为战败者的建文帝朱允炆就此失踪,曾为帝王的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里?则就此成为了历史一大谜团。

建文帝朱允炆剧照


【资料图】

正史虽然对建文帝生死记载不同,但朱棣态度说明建文帝并未死去

根据《明实录·太宗实录》的记载,当朱棣进入南京城后,诸王和文武群臣等人全部前来拜见,建文帝朱允炆也曾打算出迎,但皇宫已是人去楼空,仅有内侍数人,于是叹道"我何面目相见耶",逐阖宫自焚。

朱棣见到宫中火起,连忙派人前往救火,然而还是迟了一步,使者只是"出其尸于火中",朱棣得到禀报后哭诉道,"果然,若是痴呆耶!"

同样出自于《明实录·太宗实录》,朱棣登基后,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上也写道,"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

在《成祖本纪》中,同样记载着"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

然而在《补本》中,却记载道"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诡云帝尸,越八日壬申,用学士王景言,备礼葬之"。也就是说,朱棣只在火场中发现了皇后的尸体,但并未发现建文帝的尸体,只是由于形势需要而称指着皇后尸体说是建文帝,并按照学士王景的建议,将其厚葬。

《明书·建文皇帝本纪》中也记载"上入宫,忽火发,皇后马氏暴崩,程济奉上变僧服遁去。燕王遂入宫……因指烬中后骨以为上!"这个记载的更为详细,说皇后马氏死于宫中大火,而建文帝则穿着程济提供的僧服而逃走,朱棣入宫后称皇后尸体是建文帝。

由此可见,各个版本的正史中竟然出现了自焚而死和不知所踪两种记载,而根据《明史·胡濙传》的记载,朱棣曾于永乐五年(1407年)派遣胡濙"隐察建文帝安在",可见朱棣也并不相信建文帝死于火中,因而判断建文帝应当未死,或者至少没能发现建文帝的尸体。

建文帝下落到底如何?野史版本各不相同,胡濙寻访结果不得而知

正史的含糊其辞,使得建文帝下落之谜成为了经久不衰的话题,而民间则因此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有以下三种传说。

1、东山再起说。这种说法认为,建文帝在城破之际,并不甘心失败,因而逃出南京意图东山再起,证据便是《明史纪事本末·建文逊国》中朱允炆的一首诗,其中"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一句明显彰显了复辟之心。侧面证据则是朱棣继位之后的大规模清洗。除了对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建文近臣的处决外,其他臣子也多有株连,例如建文旧臣茅大芳因为先写的一首诗:"幽燕消息近如何?闻道将军志不磨,纵有火龙翻地轴,莫教铁马渡天河"而被满门抄斩。这种说法认为,正是由于建文帝成功逃走,且有东山再起之意,朱棣因怕建文旧臣依旧忠于旧君,所以才斩草除根。

正续禅寺中大雄宝殿门前的楹联

2、出家为僧说。相传建文帝曾于永乐元年(1403年)避难入滇,在狮子山正续禅寺为僧,而该寺大雄宝殿门前更是有一副楹联,上书"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叔负侄,侄不负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可见书写此联者坚信建文帝曾在此为僧。而《明史纪事本末·建文逊国》中也有记载,说建文帝流落西南时曾作诗曰"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瘴岭千层回,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鸟早晚朝",这首诗明显兼有皇帝和僧人的双层身份,若果真出自建文帝之手,也可证明其曾出家为僧。

3、落叶归根说。《明史纪事本末·建文逊国》有载,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建文帝朱允炆"出亡盖三十九年矣。会有同寓僧者……诣思恩知州岑瑛,大言曰,"吾建文皇帝也。"瑛大骇,闻之藩司,因系僧,并及帝,蜚章以闻,诏械入京师。"而到了京城之后,经过调查却得出了此人乃是冒充的结论,其真名叫杨行祥,但经伺候过建文帝的老太监吴亮辨认,此人正是建文帝朱允炆,"于是迎建文帝入西内"。而《万历二年十月实录》中也证实了此事的存在,虽细节不同,但大体不差。不过在《罪惟录·惠帝纪论》中,却直接认定杨行祥乃是假冒建文帝,并认为建文帝到北京之说乃是假的。

综上所述,如果三种说法为真,那么建文帝的下落大致也可梳理出来了,逃往后先是意图东山再起,但在天下已定的情况下,最终选择了出家为僧,老年之后又返回了北京。不过,这个结论目前只是停留在猜测层面,并没有直接有力的证据。

而根据《明史·胡濙传》的记载,胡濙外出寻访建文帝下落长达十六年,只在永乐十四年(1416年)至永乐十七年(1419年)返朝为官,而在胡濙寻访没有加结果的情况下,在听说建文帝可能由海路逃往后,朱棣又派郑和数次下西洋寻访。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胡濙寻访归来,朱棣在已经就寝的情况下立即起床召见,两人私下交谈甚久,直到四更时胡濙方才离开,而听了胡濙的叙述,朱棣"至是疑始释"。

胡濙的寻访结果到底是什么?已经无人能知,或者已经确定建文帝已死,或者建文帝早已没有了雄心壮志,亦或者建文帝见朱棣治理江山比自己要强,因而选择了安度晚年。总之,胡濙的探访结果已经成了谜团,但从最终的结果看,建文帝至少对朱棣的皇位已经没有了威胁。

关键词: 东山再起 的情况下 明史纪事本末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