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快消息!朱元璋击败陈友谅之战隐藏一个离奇的历史谜团,至今仍未探明原因

时间:2022-10-09 07:30:2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鄱阳湖之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


(资料图)

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而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两军在康郎山(今江西鄱阳湖内)湖面遭遇,那时陈军巨舰联结布阵,展开数十里,""望之如山"",气势夺人。朱元璋针对其巨舰首尾连接,不利进退,将己方舰船分为20队,每队都配备大小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神机箭和弓弩,下令各队接近敌舰时,先发火器,次用弓弩,靠近敌舰时再用短兵器进行格斗。

战争初期,陈友谅占据巨大优势,不管是兵力还是军舰武器装备实力都远胜朱元璋,那时朱元璋是处于劣势的,节节败退,陈军步步紧逼。后来,朱元璋军在俞通海等人率领6舰突入陈军舰队,勇敢驰骋,势如游龙,如入无人之境。朱军士气大振,发起猛烈攻击。

最后,陈军不支败退,遗弃的旗鼓器仗,浮蔽湖面。陈友谅只得收拢残部,转为防御,不敢再战。当天晚上,朱元璋乘胜进扼左蠡(今江西都昌西北),控制江水上游,陈友谅亦退保诸矶(今江西星子南)。两军相持3天,陈军屡战屡败,形势渐越不利。

陈友谅两员大将见大势已去,于是投降了朱元璋,陈军内部军心动摇,力量更加削弱。陈友谅又气又恼,下令把抓到的俘虏全部杀掉以泄愤。而朱元璋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俘虏全部送还,并悼死医伤,瓦解陈军士气,从而大得人心。陈军内部分崩离析,士气更加低落。

朱元璋判断陈军可能突围退入长江,乃移军湖口,在长江南北两岸设置木栅,置大舟火筏于江中,又派兵夺取蕲州、兴国,控制长江上游,堵敌归路,待机歼敌。经过1个多月的对峙,陈友谅被困湖中,军粮殆尽,计穷力竭。于是孤注一掷,冒死突围。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二十六日,陈军由南湖嘴突围,企图进入长江退回武昌。行至江西湖口时,朱军以舟师、火筏四面猛攻,陈军无法前进,复走泾江,又遭傅友德伏兵阻击,左冲右突,打不开生路,陈友谅中箭而死,军队溃败,5万余人投降。""友德操轻舟荡其锋,身被数创,战益力,手杀数百人,复与诸将遨击邀于泾江口(今安徽宿松南),陈友谅败死。

不难发现,朱元璋击败陈友谅之战又是一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而且还是在长江流域,并且依旧是水战。回顾历史,在东汉末年,曹操率领80万大军南下,与孙刘联军对峙于长江流域的赤壁,用铁链锁船,首尾相连,场面十分壮观,可悲可叹,被孙刘联军以数万兵力实行火攻,打了曹军一个措手不及,以绝对的劣势扭转战局,杀得曹军片甲不留,几乎全军覆没。

再回顾此战,同样的是陈军舰船首尾相连,场面壮观,大败落幕。难道水战舰船真的不能首尾相连吗?为什么在长江流域比其他地方发生的以少胜多的战争那么多?淝水之战前秦溃不成军,东晋才得以时机稳固南方半壁江山。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都是经典的战例。

长江流域为何如此神奇,近代历史中朱元璋击败陈友谅之战更是说明了这一点,除了主帅运筹帷幄,用兵得当,将士用命之外,历史中有如此多的相似绝不是偶然。什么细节经不起统计分析,这场战争背后隐藏的历史谜团也一样,相信在接下来的某一天历史学家会给我们一个出乎意料的解释的。

关键词: 首尾相连 长江流域 以少胜多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