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全球焦点!宋朝史上,第一位死于“莫须有”罪名的不是岳飞,而是此人

时间:2022-10-03 09:34:2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宋朝以文治国,在这期间不少出身寒门的读书人凭借科举考试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而高居庙堂,青史留名,如著名的贤相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宋朝文官享受的待遇自不必多说,远远超出了武将。在宋朝,武将是相当受歧视的,哪怕是一些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也难逃旁人的无端攻击。名将狄青,就因为遭受歧视,被人妒忌,最终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而冤死。

狄青早年在边关服役,因为作战勇敢,颇有战功,所以得到了军中领导的重视,后来被选拔到前线延州,与西夏军队作战。在延州,狄青开始显露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他治军严谨,深得兵心,打仗时一马当先,令西夏军队闻风丧胆,因此得了一个"狄天使"的绰号。狄云的英勇事迹很快传遍朝野,引起了满朝文武的关注,范仲淹还特意送他一部《左传》,以此鼓励他继续立功。范仲淹送狄青《左传》,首先当然是为了鼓励狄青,但其实也是在提醒狄青要多读兵书战策,带兵打仗可不是光靠蛮力。从这里也能看出,像范仲淹这样的文臣,在心里多少都有些瞧不上武将出身的狄青。

后来,狄青战功越来越多,官也越做越大,还被宋仁宗封为枢密使。这对行伍出身的狄青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荣耀。但这同时也给狄青带来了灾祸,他因此被很多人、尤其是朝中文臣妒忌,其中就包括当时的名臣文彦博。他始终看不上武将出身的狄青,还认为狄青脸上的印记,有损宋朝形象。文彦博多次上疏宋仁宗,提议罢免狄青的职务。此外,一代名相欧阳修也参与进来,并支持文彦博的提议,他还特意写了一篇《上仁宗乞罢狄青枢密之任》,请求宋仁宗免去狄青的枢密使之职。文人集团对狄青的无端指责和污蔑,让宋仁宗很是为难,他对文臣们说:"狄青是个大忠臣啊!"文彦博答道:"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乎?"宋仁宗终于被满朝文臣说动,于是罢免了狄青的枢密使之职,并将他暗贬到陈州。

狄青到陈州后,郁郁不得志,加上朝廷每两个月都会派监军前来"慰问",让原本就很失意的狄青更加焦虑不安。一年后,一代名将狄青郁郁而终,年仅49岁。狄青的死讯传入京都,宋仁宗后悔不已,但为时已晚。

我们常说岳飞是冤死于"莫须有"的罪名,其实宋朝史上第一位因为"莫须有"罪名而冤死的武将,不是岳飞,而正是狄青。其凶手,更是有着一代仁君之称的宋仁宗和当时的名相欧阳修、文彦博等人,可见狄青之死是多么冤枉。

狄青一向不居功自傲,品行端正,为人谦恭,向朝廷推荐了不少人才,对待读书人也是礼遇有加,他之所以含冤而死,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其一,宋朝重文抑武政策的施行。宋朝建国后,为了预防武将谋逆,宋太祖赵匡胤限制了武将的兵权,自那时起,宋朝武将便开始不被重视。再加前面的唐朝以武立国而导致藩镇割据的教训,使得宋朝文臣集团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狄青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里就做到了枢密使,打破了当时朝廷的潜规则,成为了异军突起的"领头羊"。这也让文臣们感到了恐慌,故而不遗余力地打压狄青。

其二,狄青出身低微,不被人待见。早在宋真宗时期,便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这种风气逐渐蔓延到社会各个阶层。狄青曾在韩琦手下为将,韩琦的歌姬白牡丹曾公然嘲笑他"劝斑儿一杯",借此讽刺狄青脸上刻着字。身份低微的歌姬尚且看不上狄青,更何况满朝文臣呢?文臣们自然不惧怕狄青,甚而处处污蔑他,最终导致了狄青的冤死。

狄青为将数十年,战功卓著,忠心耿耿,不愧为宋时名将。没想到却被整个朝堂排挤,落得个郁郁而终的凄凉结局,令人闻之,无不叹息。狄青的悲剧,不单单是他个人的悲剧,实际上也是宋朝所有武将的悲剧。宋朝这种不平等的文武关系,导致了宋朝的军事实力一直羸弱不堪,所以才无法抵挡后来崛起的辽金铁骑,白白地将大好江山送于他人。

关键词: 居功自傲 科举考试 为时已晚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