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全球快播报】东汉王朝一直吊打外族,军事强横,它是因何而亡?

时间:2022-09-30 18:48:4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大汉帝国最后的余晖--凉州名将皇甫嵩(1)

汉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沾染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名将亦如漫天星辰,无论是抵御外敌,保家卫国,还是肃清奸佞,拨乱反正,都有着大把的"好手"。

可大汉帝国正如一艘航行在历史长河中的巨轮,泰坦尼克号也有触角沉船之时,即使屹立四百年不到却也难逃"沉船"的命运。


【资料图】

到了东汉末年,汉朝已经如同一位行将就木的"巨人",虽然表面上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却早已是内忧外患。

到了东汉的后期,因为开国皇帝刘秀靠着豪强支持起家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东汉的豪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随着豪强愈发崛起,也渐渐成为了汉帝国的一颗毒瘤。

而另外一方面,则是赫赫有名的党锢之祸。起因也正是因为外戚与宦官,继而引发的士族与宦官之间纠葛。

东汉大多的皇帝都是年龄尚小,便已登基。显然一个只有几岁的小朋友根本不可能管理好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那么能帮助皇帝管理好国家的,那就只有太后来帮忙监国。而一旦太后监国的事情发生,那么太后的这些亲戚,也就是外戚,自然而然也会受到重用,而且皇帝就算成年也会颇多掣肘。

西汉时期自吕后开始,太后压制干扰皇帝决策之事便已屡见不鲜。即使文帝、景帝也不敢独断专行,违逆太后旨意。直到汉武帝刘彻已一场巫蛊之祸解决了卫太后,再临死前杀死钩弋夫人,这才解决了太后限制皇权的问题。

然而到了东汉,外戚力量却又再次崛起。梁冀专权时期,更是直接毒杀质帝,另立新帝。想必后来的董卓进了洛阳之后废少帝刘辩,另立献帝刘协也是学了梁冀的做派。

然而大将军梁冀在朝堂上能够呼风唤雨二十年,却还是不可能一辈子不翻车。最终到了汉桓帝时期,恶贯满盈的梁冀被汉桓帝下令包围了梁冀府邸,逼着梁冀极其妻子自杀,接着又将梁冀一家给满门抄斩,这才罢休。

汉桓帝解决掉梁冀这个毒瘤,将皇权重新收回掌中之后,这才思考起怎么解决外戚的问题。汉桓帝思前想后,为了限制住外戚这股力量,只能大肆重用宦官,让外戚与宦官互相制衡,这样才能达到权力的平衡,皇帝才能稳坐钓鱼台。

汉桓帝想的很美好,然而事情却没有往汉桓帝想的那个方向发展。本应成为皇帝手中制裁外戚的利刃的宦官,在掌权之后虽然也限制了外戚,但也同时在朝堂里搞起了党同伐异,弄得整个大汉朝廷乌烟瘴气,引发了士人强烈的不满。

而士人之中自然也有热血青年。一些激进分子看不过去,便来一出类似"包青天铡陈世美"的桥段,不畏"权贵"重处了一部分犯法的宦官。

这样一来自然引得宦官去汉桓帝那里告状。而汉桓帝却只听信一面之词,直接处罚了这一批热血青年,更加重了士人对于宦官的不满。

以至于到了后来上至当朝三公,下至平民百姓,纷纷指责宦官乱政,为非作歹,排斥忠良。可是换来的结果却是这些上书的党人纷纷被抓捕入狱,直接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让天下士族失望透顶。

当时被捕的大多是天下名士,民间所认同的"贤人",所以还流行起一股坐牢风。能吃牢饭说明你是圣贤,反之你就是阉党的走狗,要被世人看不起。当时被誉为"凉州三明"之一度辽将军皇甫规也就是我们主人公皇甫嵩的叔叔,以没有名列"党人"而被捕为耻,上书"臣宜坐之",要求桓帝连自己一块儿治罪。

然而这种病态的风气在却远远不止这一代。在桓帝走了之后,继任的灵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宦官的权势更胜桓帝时期,而且直接搞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可算伤透了天下党人的心。

而正是因为这两次党锢之祸,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才有"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之言。

虽然党锢之祸因为黄巾之乱而结束,可造成的影响却远远无法消除。东汉士族的力量举足轻重。例如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袁家,在汉末便出了袁绍、袁术兄弟,一度主宰天下局势。若不是兄弟二人互相攻伐,而是齐心协力,说不定中原霸主未必有曹操什么事了。

而桓、灵二帝的这两次党锢之祸,已经让天下党人彻底失去了对于汉室的信心,士族既然对于君主失去了信心,那心中肯定会想着换一个君主。而继任的君主(汉灵帝)却依旧打压党人,直接断了党人的晋升通道,让这些党人永无出头之日。那这些士族,就会开始思考,既然一连两个皇帝都是这般,那么改朝换代,是不是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羌族不仅在东汉时期一直叛乱,到了三国时期也是魏蜀两边倒,不停搞事情。甚至到了后期晋朝一统天下,凉州还出来个鲜卑族的秃发树机能,先后大破晋的封疆大吏胡烈、苏愉、牵弘、杨欣,攻陷凉州,威震天下。打得晋武帝司马炎直吓得喊出:"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之言来。

战争打的就是钱财,东汉边境兵连祸结,财政自然也会紧张。

"自羌叛十余年间,兵连师老,不暂宁息。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帑空竭。延及内郡,边民死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遂至虚耗。"出自《后汉书》。

然而在如此内忧外患下,继任的汉灵帝刘宏却还没有一点危机意识。要说汉帝国也是名将辈出,就算是到了诸葛亮口中倾颓的桓、灵二帝,东汉依旧有着号称凉州三明的段颎、皇甫规,张奂。这三人便如同救火队长一般,一旦羌族和鲜卑族有叛乱,立即就被调去边疆抵御、镇压。而只要这三个人一出马,便是战无不胜,故此东汉末期虽说已经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也还能维持着表面上的强大。

然而在表面的强大下却已经是暗流涌动,皇帝看士族不顺眼,士族看宦官不顺眼,继而看皇帝,看整个朝廷不顺眼。羌胡看汉人不顺眼,汉人也与羌胡矛盾重重。然而打了几十年却也只是打得府库空虚,依旧解决不了问题。在连年的消耗下,整个大汉帝国已是危如累卵,现在只需要那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说完了内忧,再来说外患。

东汉外部的忧患显然就是西部的羌族部落,和北方崛起的鲜卑部落。至于北匈奴,早在汉和帝时就被大将军窦宪给灭了,南匈奴则实力弱小,最多算是汉朝的小马仔。

关键还是西羌,到了汉中后期,羌族因为东汉的制度内迁进入了凉州,想要汉化这些异族之人。可是凉州的羌人有没有被汉化不知道,凉州的汉人倒是被羌化了。从后来凉州之地的汉人韩遂、马超等人的作风来看,显然这些凉州汉人早已没有了中原汉人礼义廉耻的观念。

而因为凉州这种胡汉杂居,难以管理,再加上羌族人民风剽悍,所以东汉中后期,羌族叛乱之事,屡见不鲜。

关键词: 党锢之祸 大汉帝国 屡见不鲜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