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世界消息!刘备对赵云为何那么怪异?肯定你才能敬重你人品,但永远不重用

时间:2022-09-29 17:31:1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赵云一开始并不是跟着刘备混的"小弟",最初是投奔公孙瓒的麾下,当公孙瓒险些死于袁绍手下的大将文丑之手时,"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为此救了公孙瓒一命。

这少年将军便是投奔公孙瓒而来的赵云,赵云的到来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意见,而是经过"常山郡"百姓的共同商讨才决定,因此,当公孙瓒问为何投奔他而来时,赵云答"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从赵云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想追随的是一个能够实施仁政的"主子",但经过一番接触后,公孙瓒"日益骄矜,不恤百姓,记过善忘,睚眦必报",显然公孙瓒并不是他想要的"主子"。


(资料图)

虽然又结识了刘备,但有公孙瓒在前,不好再投二主,因此,一句"终不背德也",便借着兄长去世为由请辞归乡。

由此可以看出,赵云不但想找个施"仁政"的主子,对自己的要求也是特别的严格,正所谓忠臣不侍二主,即使错投了公孙瓒,但他也是打落牙往肚里咽,一旦选定便无更改。赵云也是占尽了忠孝与仁义。

赵云这一归隐便是七年,公元200年,这时的公孙瓒已死,刘备也略成气候,赵云转投刘备,这两个人刚相遇时可谓是莫逆之交,甚至达到了刘备"与云同床眠卧"的程度,再加上赵云超群的武艺,人品又如此忠孝与仁义,为何却得不到刘备的重用呢?

凡事必有因果,通过赵云与公孙瓒的接触,完全可以看出,赵云是一个耿直而又非常有思想的人,不仅仅是一名简单的武将,更是一名儒将,用现在的话来讲是非常有信仰之人,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就不会更改,这也是他为何后期得不到重用却一直跟随刘备的主要原因。

刘备一生以"仁爱"为主,并且颇有慧眼识才的能力,可以说,刘备网络了天下很多文臣武将,主要就是靠他的"仁爱",这一点自然也得到了赵云的认可,因此而心甘情愿地为他卖命。

初期的赵云也曾官拜翊军将军,虽然是个杂号将军,但也有辅佐刘备的含义。当刘备拿下益州坐享三分天下的胜利果实时,难免会"飘飘然",这时的赵云仍旧保持头脑清醒,"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意思是说,益州的人民刚刚经历战乱,要把益州的田地归还给他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才会得民心,刘备本来想大肆封赏一番,结果被赵云泼了一头冷水。

刘备的眼里是想犒劳手下的将士,毕竟是这帮人帮他打的天下,虽然自己以"仁爱"为政,但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却不想赵云出来"搅了局",倍感扫兴,也让自己颜面尽失。

所以,刘备肯定赵云的才能、敬重他的人品,但永远不重用,别的将军都得到封赏时,却唯独没有提拔赵云。

而赵云却不以为意,依旧效忠于刘备,甚至刘备在冲动之下替关羽报仇发动夷陵之战时,赵云与诸葛亮同时出来劝阻,只是劝说无效,刘备最终大败而归,使蜀汉实力大损而转入颓象。

可以看出,赵云是名副其实的儒将,心里始终有梦想,只要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即使得不到重用也无所谓,看别人有所成亦是自己的快乐。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关键词: 可以看出 少年将军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