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环球讯息:李世民杀了弟弟李元吉,为什么还霸占他的妻子

时间:2022-09-29 08:50:1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李元吉在玄武门之变被杀后,因其妻杨氏美丽贤淑,太宗就将她纳入宫中,成为自己的妃嫔。杨氏入宫后为太宗生了一个儿子,即第十四子李明,贞观二十一年(647)封为曹王。

对于太宗纳杨氏为妃嫔这件事,唐代当然没人敢说什么。但从宋代以来,不断受到人们的批评和责难,视之为"乱伦"。如编撰过《资治通鉴》的史学家范祖禹就说过:"太宗手杀兄弟,曾不愧耻,而复纳元吉之妃,恶莫大焉。"(《唐鉴》卷6)在范祖禹看来,太宗发动政变、手杀兄弟尚可谅解,又纳弟妇则是莫大的恶行。近世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不少学者多从李唐家族的血统上寻找太宗纳弟妇的历史根源,认为李唐具有较多的鲜卑血统成分,又受到突厥人的深刻影响,突厥有"父兄死,子弟妻其群母及嫂"的婚俗(《隋书.突厥传》),李氏家族受这种婚俗影响,故在其家族中多次出现"乱伦"现象是不足为奇的。其实所有这些说法都是对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观点的诠释(《朱子语类》卷136 ),并非什么新创见。

也有一些学者,从汉族婚姻制度的演变,研究过这个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


【资料图】

从汉族的婚俗渊源看,我国先秦时期曾普遍存在着像唐代那样的所谓"乱伦"现象,比如秦穆公把女儿怀嬴先后嫁给了晋国的公子圉和晋文公重耳叔侄二人。当太宗欲把杨氏扶正为皇后的时候,魏征就是用这个典故反对。

上图秦穆公

古代对"乱伦"的婚俗,赋予了特定的名称,如子娶父之妻妾叫做"烝",孙娶祖父之妻妾叫"因",侄取叔伯之妻妾叫做"报"等等,这一切在当时都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不为社会舆论所谴责。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观念的改变,这些现象尤其遭到后世儒家的谴责,人们也逐渐改变了这种婚俗。但是其残余影响却始终存在,不要说唐代,在唐以后的各代中仍然顽强地存在着此类现象,只是人们不再把它视为正常现象,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罢了。

李唐皇室中的这种所谓"乱伦"现象,实际上就是这种残余影响的反映。如太宗叔父庐江王李瑗谋反被杀,太宗便纳其爱姬崔氏为妃。弟娶兄妻的例子也很多,如唐中宗女安乐公主先嫁武崇训,武崇训死后又嫁其弟武延秀。还有婚姻不计辈分的现象,如唐肃宗之女郯国公主嫁给肃宗张皇后之弟张清,即外甥女嫁给了舅父。

直到清代,甘肃不少地区还保存着上古婚俗的残余。据载:"甘省多男少女,故男女之事颇阔略。兄死妻嫂,弟死妻其妇,比比皆是……有兄弟数人合娶一妻者。"(赵翼《檐曝杂记·甘省陋俗》)这种习俗不仅甘肃有,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发展不平衡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近代以来不少地方还都保存着这种婚俗。

因此与其说唐太宗纳弟妇是胡风胡俗的影响,毋宁说是上古社会传统婚俗残余的反映。太宗纳弟妃为妃,既然为当时的社会舆论和习俗所允许,也就算不上太宗个人生活的"污点"了,不应以后世的思想观念和习俗去苛求历史人物。

图片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社会舆论 思想观念 比比皆是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