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当前视讯!陈友谅手下第一猛将,险些生擒朱元璋,最终选择出家并活到99岁

时间:2022-09-28 16:40:0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元朝末年,全国各地不断发生农民起义,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许多起义军势力不断壮大,其中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尤为强大。乱世之中总能出现极其厉害的谋臣武将,比如三国时期的吕布、关羽、许褚、诸葛亮等人,元末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智慧过人的谋士和勇不可挡的武将,朱元璋手下便有刘伯温、常遇春、徐达等人。在陈友谅的部下中,有一人被称为"元末第一猛将",他就是张定边,自然而然也是陈友谅手下的第一猛将。

陈友谅能够称霸一方,张定边功不可没。张定边和陈友谅是老乡,也是非常好的兄弟,根据史书中对他的描述:身材魁梧,留着五绺美髯,潇洒英俊。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练武功,精拳艺。当年张定边与陈友谅、张必先三人结拜为兄弟,生死与共,从陈友谅起兵,张定边助其定都武昌,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张定边的勇猛并不是哪一个人"自封"的,而是有许多历史依据来证明他是元末第一猛将。在与朱元璋的多次战役中,张定边几乎是百战百胜,并且多次力挽狂澜,多次救陈友谅的性命。可惜陈友谅不纳忠言,并且我行我素,张定边多次劝谏他也无济于事。

当时陈友谅集结举国之兵,且载文武百官,准备孤注一掷,张定边再三劝阻,可惜都是无济于事。陈友谅率大军深入南昌,后方则早已空虚,而当时南昌城的守将为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最终陈友谅中了缓兵之计,以至于不得不与朱元璋大战于鄱阳湖,尽管如此,张定边在关键时刻还连斩朱元璋的三员大将,并险些将朱元璋生擒。

在鄱阳湖战役的战局出现僵持状态后,张定边率领他的旗舰和两艘副旗舰从陈友谅的水军阵型中驶出,当时朱元璋的军队还以为是普通的巡航人员,就连陈友谅的部下也以为是巡航人员(张定边的计划并未让陈友谅知晓)。张定边率领战船直接冲向朱元璋的旗舰,意图直取朱元璋的首级,张定边勇不可挡,孤军冲进朱元璋的水军前阵,双方的军队都看得是目瞪口呆,还没缓过神来。

朱元璋对此其实并没有提防,他根本没有料到陈友谅竟然敢率小股部队奇袭,其实连陈友谅都没有想到张定边会做出如此危险的举动。朱元璋的军队没有任何提防,前锋大军纷纷败退,张定边直奔朱元璋而去,一路冲到中军,朱元璋的水军才反应过来,此人的目标是主帅朱元璋。将领们纷纷缓过神来,并指挥战舰前去阻挡,原本以为被三十余战舰合围,已经是死路一条,没有想到张定边竟然孤军奋战,锐不可当。

张定边一路击败朱元璋的各路将领,先后斩杀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等人,硬是冲出一条血路来,朱元璋的军队也被他冲成两半。朱元璋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慌忙之下由于转舵时太急,导致船只搁浅,眼看朱元璋就要被俘虏,此时常遇春前来救驾,最终用弓箭射伤张定边,张定边也不得不退出。此战之后,陈友谅的军队溃败,其本人也中流矢而亡,最终全军覆没。

虽然陈友谅的军队最终失败了,但并不能否认张定边的功绩,他险些将朱元璋生擒,犹如常山赵子龙在世,于万军从中欲取敌将首级,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猛将。

在最后关头,张定边冒死驾小舟载回陈友谅的尸首,并保护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安全撤退。陈理最终也难以抵挡朱元璋的大军,张定边深知大厦已倾,自感擎天无力,最终选择解甲归田,并且改名换姓,混迹于江湖。张定边不愿意做朱元璋的降将,便在公元1368年遁入空门,出家成了和尚,最终于公元1417年逝世,终年99岁。

关键词: 无济于事 最终选择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