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世界头条: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帝王也是否在各地修建行宫?

时间:2022-09-26 07:37:1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

导语: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帝王也是否在各地修建行宫?

从高祖到玄宗,唐朝国力强大,经济富庶,文化繁盛。安享盛世的唐朝诸帝并非蜗居在长安、东都两京之内,而是经常出巡各地,自然也就免不了要为自己在巡幸之地营造华丽的行宫御苑。即使是在经历安史之乱以后,国势日衰,但是中唐以后的皇帝们仍然不时会有营造离宫之举。例如,唐昭宗李哗在乾宁三年公元年避凤翔李茂贞之难而移幸华州时仍治行宫,命"诸道贡修宫网钱"又如,唐末帝哀帝李柞在天佑二年公元年修复上清宫,并"改为太清宫"等。据学者统计,有唐一代共新建行宫或改建隋代行宫座,其中座位于关中地区,座位于关外地区。

为数众多的唐代行宫,固然包含视察国务之需,但其主体功用乃是游憩,且各具特色。从唐代诸帝到行宫的目的和活动来看,唐代行宫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类,即避暑行宫、温泉行宫、边防行宫和出巡行宫。关中自古帝王州,周、秦、汉、隋、唐皆置都于此。然而,关中地区从地理的角度上来说亦有所不足。它处于大陆季风性气候带,冬季严寒,夏季酷暑。为了在盛夏时节觅得清凉,唐代帝王在两京之外修建了主要用于避暑的行宫。

隋文帝杨坚在开皇十三年公元年便在岐州以北修建仁寿宫。仁寿宫在隋末本已荒废,但因其处于云台山中,周围山环水绕,"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因此唐太宗于贞观五年公元年九月令重"修仁寿宫,更名曰九成宫"〔。其后,唐高宗于永徽二年公元年至乾封二年公元年曾经一度将其改名为万年宫。

九成宫修复后,据说唐太宗以杖导地,有泉涌出,因名"醛泉",乃嘱魏征作《九成宫醋泉铭》,由岁的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丹勒石。这幅碑文成为欧体书法的代表作,被誉为"楷书之宗",现藏于陕西麟游九成宫遗址博物馆。在《九成宫酸泉铭》中,对九成宫的景致进行了丰富的描绘"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辣网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荡百寻,下临则峥嵘千初珠台交映,金碧相辉照灼云霞,蔽亏日月……"其华美程度甚至连"汉之甘泉不能尚也。"九成宫深为唐太宗所钟爱,据《旧唐书·太宗本纪》载,他先后于贞观五年公元年、贞观六年公元年、贞观七年公元年、贞观八年公元年和贞观十八年公元年五次巡幸,每次停留时间少则四月,多则七月,朝政大事皆出于此,足见九成宫在当时地位之重要。

唐高宗亦经常巡幸九成宫,《旧唐书·高宗本纪》中记载有前后六次之多。但高宗每次停留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半年。高宗朝后期,武氏执政,统治重心东移洛阳,九成宫渐人迹罕至。仪凤三年公元年五月至九月,高宗巡幸九成宫,"山中雨,大寒,从兵有冻死者。"〔目此后,高宗再未来过九成宫,其后诸帝亦未造访,九成宫逐渐荒芜,唐末毁于洪水。武德七年公元年五月,唐高祖李渊令"作仁智宫于宜君"〔。次月落成,随后高祖即于当年四次入宫避暑。唐太宗即位后,改仁智宫为玉华宫,并于贞观二十一年公元年七月下《建玉华宫手诏》〔幻,"更营玉华宫于宜春原文如此,当为"君"字之误之凤皇谷",对其加以修缮。太宗崇尚俭约,"惟所居殿覆以瓦,余皆茅茨"。即便如此,玉华宫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苞山络野,所费已巨亿计。"

玉华宫跨山越岭,占据了凤凰谷、珊瑚谷和兰芝谷三个山谷之地。玉华宫的正门为南风门,正殿曰玉华殿。正殿之北有排云殿和庆云殿正门之东有太子宫,其门名嘉礼门,殿名晖和殿正殿之外又有肃成殿、庆福殿等别殿五座。此外,唐太宗还令王孝积于显道门内兴建紫微殿十三间,"文瓷重基,高敞宏壮。"为了保障玉华宫的安全,在其西北的庆州至宜州要道上,还夯土筑墙,建成了防备突厥、拱卫行宫的"遮奴障"。唐太宗在玉华宫避暑期间,曾经将晚年多病的梁国公房玄龄也"征赴玉华宫"疗养并接受其最后一次上疏劝谏房玄龄旋病卒于玉华宫,后又在此诏见西域归来的玄奖,使玉华宫成为一时的政治中心。

太宗卒后,高宗于永徽二年公元年九月"废玉华宫以为佛寺",并下令将百官衙司所占百姓田宅归还旧主。显庆四年公元年十月,"玄奖乃奏请逐静翻译,救乃移于宜君山原文如此,当为"县"字之误故玉华宫。"〔,此后,玉华宫成为佛教胜地。麟德元年公元年二月,玄奖圆寂于玉华宫,众僧相继离走,玉华宫也从此荒废。

关键词: 停留时间 国力强盛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