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每日看点!此人文韬武略,被崇祯皇帝誉为明朝诸葛亮

时间:2022-09-25 15:37:0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崇祯皇帝认为文臣误国,向来瞧不起文官,唯独对一人另眼相看,并称之为:“汉则孔明,唐则裴度”,也就是视其为大明朝的柱石。

到底是谁呢?能让这位刚愎自用的末代皇帝如此高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他就是明末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还是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是河北高阳人,长相奇特,身形雄伟,胡子茂盛,声音浑厚。孙承宗出身贫寒,早年在县里讲学,因常走边关的缘故,对军事边防甚感兴趣,从此开始研究兵法。公元1406年,不惑之年的孙承宗考中了进士,于是开始入朝为官。

明熹宗继位之后,孙承宗开始时来运转,负责给木匠皇帝当讲师。明熹宗本身对朝政就不感兴趣,而身边除了客氏、魏忠贤,接触最多的也就是老师了,所以对他格外关照,孙承宗很快青云直上,官至兵部侍郎,并获得“帝师”的尊贵身份。后来朝中的大臣都认为孙承宗有军事方面的才能,多次推举孙承宗主持辽东的边防军务,但是明熹宗非常依赖孙承宗,拒绝了大臣们的请求。

公元1622年,清兵再次大举入侵,后金攻破重镇沈阳、辽阳,辽东明军精锐尽没,辽东经略袁应泰被逼自杀。孙承宗于是自请为督师,还让蓟、辽等原来的将领监管各处,见机行事时不必受到其他人的限制。明熹宗全部答应,赐他尚方宝剑、坐蟒等,并亲自送孙承宗出宫。

孙承宗上任之后,对明熹宗提出了许多建议,对明朝末年的边防事业起到了显著的提高作用。孙承宗知人善用,明朝末年的袁承焕、祖大寿等一干武将都是在这个时期被重用的。孙承宗坐镇辽东的四年,与天津巡抚李邦华、登莱巡抚袁可立遥相呼应,守住了一方的和平。当时的大臣王永光就对孙承宗积极防御的作为十分激赏,说“兵家有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认为山海关安宁了,更主要的是给大明争取了养精蓄锐的机会。

其时,当时明熹宗身边权力最大人是魏忠贤。魏忠贤看孙承宗的功劳非常高,就想巴结孙承宗,就派人和孙承宗表表诚意,但孙承宗比较刚正,就是懒得搭理宦官监军,因此与魏忠贤结下梁子。魏忠贤开始联合党羽联合上书诋毁孙承宗,最后孙承宗心灰意冷,辞官回乡。

明思宗崇祯皇帝即位后,下旨召回孙承宗,孙承宗凭借军中威望,多次力挽狂澜,后因年事已高,称病辞官。尽管崇祯皇帝还想继续留用孙承宗,但均被回绝。

公元1638年,清军再次大举南侵,兵锋直指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怒发冲冠,烈士暮年,依然壮心不已,率全城军民日夜守城,最终寡不敌众,城破被擒,毅然自缢而死,时年七十六岁。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还有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都战死了,在这次战役中孙家还有一百多个人遇难,可以说举家殉国了。

崇祯皇帝闻此噩耗之后,对孙家满门忠烈呜呼哀叹曰:“旧辅孙承宗前劳难泯,死义更烈!”这位被他称赞为“汉则孔明,唐则裴度”的国之柱石轰然倒塌,永远湮没在烽火弥漫的历史硝烟之中。

风雨飘摇中的大明帝国逐步日薄西山,崇祯皇帝多次感叹:承宗尚在,大明何至于此!

公元1644年,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追赠孙承宗太师,谥号“文忠”;清朝乾隆年间,撰《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追谥孙承宗“忠定”;据野史传闻,民朝时期孙承宗的后世子孙断了大清龙脉,为其复仇,“英雄了得”!

以上为个人浅见,欢迎大家品评留言,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资料:《明史·孙承宗》和百度百科

关键词: 百度百科 何至于此 日薄西山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