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世界热消息:张之洞与载沣争论事后感叹没想到听见这种亡国之言

时间:2022-09-20 06:39:2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病重,临终前召见军机大臣张之洞托孤定策,交代后事。经历了戊戌政变、己亥建储、庚子国变数起事件,光绪已对慈禧恨之入骨,因而慈禧准备在自己死前废黜光绪,另立新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新君的人选上,慈禧属意醇王载沣的儿子溥仪。张之洞和世续等人担心幼主登基,隆裕会继续垂帘听政,于是建议慈禧不如直接立载沣为皇帝。

对此,慈禧回答道,

"卿言诚是,然不为穆宗(同治)立后,终无以对死者。今立溥仪,仍令载沣主持国政,是公义、私情两无所憾也。"

慈禧口称如此安排是"公义、私情两无所憾",而实际上,完全出于她一人的私心。慈禧担心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掌权,会对自己报复清算,让自己遗臭万年。因此,慈禧在光绪在世时,便已经确定好了未来的继任者。而正值壮年的光绪帝在慈禧临死前一天被毒杀,可以说慈禧也是脱不了干系。

若慈禧真的是为国家着想,那至少应该选择一个有才能的人来秉持国政,而非如载沣等才具欠缺的人。连载沣的弟弟载涛都评价他道,

"(载沣)做一个承平时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来主持国政,应付事变,则决难胜任。"

而正如载涛后来所评价的,载沣就任监国之后,一味任用满族亲贵,排挤汉人官僚。在处理政务时,也是目光短浅,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一位成熟政治家应有的格局和胸襟。

张之洞作为慈禧生前最为倚重的汉族大臣,就遭到了载沣的打击和排挤。

在宣统元年(1909年),载沣大肆任用亲族,让自己两个年幼的亲弟弟执掌军事大权,载洵任筹办海军大臣,载涛管理军咨处事务。

张之洞见此,便对载沣说,

"此国家重政,应于通国督抚大员中,选知兵者任其事。洵、涛年幼无识,何可以机要为儿戏?"

面对张之洞的诤言,载沣不仅不虚心接纳,反而趾高气扬地说,

"无关汝事!(不关你事!)"

张之洞闻言感叹,"君臣末世自乖离",大清气数恐已将耗尽。

同样发生在宣统元年(1909年),载沣想撤去吕海寰督办津浦铁路大臣的职务,让徐世昌接任。此时张之洞已经重病在身,但听闻此议后,认为万不可行,于是带病入宫劝谏载沣。

载沣听了张之洞的陈述后,不以为然道,这是直隶绅士们的意思。张之洞辩解道,绅士的利益和普通民众的利益是不同的,此举为了绅士的利益损害民众,恐怕会激起民变。

载沣仍不知错,反而大声对张之洞说,

"有兵在。"

话说到这个地步,张之洞也不再辩解,只是恭恭敬敬地退出内廷,见左右没有别人后,向随从叹息道,

"不意闻此亡国之言。"

由于意识到载沣颟顸,不可辅佐,加上张之洞本人年老体衰,已经适应不了时代的变化,他深深地感叹大清已经积重难返,失去了再次中兴的希望。在这之后不久,张之洞便因病去世。2年后,正如张之洞所预言,载沣倚仗着"有兵在"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但正是由于他过于高估自己手中的兵力,忽视了民众的诉求,导致反清势力如野火一般生长。武昌起义一声枪响,便迅速推翻了这个外强中干的大清王朝。

关键词: 大清王朝 是不同的 恭恭敬敬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