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全球视点!主父偃式的谋定而后动过把瘾,人生死而无憾

时间:2022-09-18 08:33:5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主父偃是西汉武帝时的一个名人,一生算得上精彩了。他是齐国临淄人,早年学习苏秦、张仪那套纵横术,后来学习《周易》、《春秋》及诸子百家学说。在齐国的达官显贵之间游说,当地的众儒对他非常反感,一致联合起来排挤他。

汉武帝年间纵横术确实已经过时了,这套"大开大合"乱世吃得开,搅弄风云会令人心不安,不会有人喜欢,但是从后面他给汉武帝出的点子来看,脑袋绝不次于陈平,却跟陈平的所图大相径庭。

主父偃早年穷得吃饭都是问题,空有一张利嘴却始终没有拿下个老板,于是在元光元年,他想尽办法拜见了卫青大将军。后来卫青多次向武帝举荐他,武帝都没有理会。没有收入主父偃有点扛不住了,各达官显贵的门客们又都讨厌他,无奈之下他自己硬着头皮直接上书给汉武帝。


(相关资料图)

神奇的是早上上的奏书,晚上便得到召见,书信大致内容如下:秦始皇凭着大气魄一统天下,四海归一,其功绩堪比尧舜禹。但他的求胜之心却无休止,又想攻打匈奴,当时李斯劝谏:"不能打。匈奴不聚居,不积蓄物资,频繁迁徙,居无定所,很难找到目标。如果轻易深入腹地,粮草必定难以为继,但若运粮随军负担又太重。即使攻占了它的土地却只有水草,俘虏民众民众也不能把他们迁到中原。也就是说最后不过空有个得胜的名头罢了。"

秦始皇不听,派蒙恬率兵攻打,匈奴迁徙致千里之外,以黄河为边界。秦军夺取的都是五谷不生的低洼咸盐土地,又得征发成年男子来戍守北河。军队驻守十多年,条件艰难,死的人不计其数,但最后始终也没有越过黄河再向北推进。这并非人马不足,军备不强所致,是因为形势不允许。后又令百姓夜以继日地运送粮草,从一些靠海的郡县起,转运到北河,一石粟需付出三十钟粮草的代价。全天下的男子拼了命耕作也难以供应粮饷,女子拼了命纺丝织麻也满足不了军队帐幕的需求。百姓疲敝,到处可见死于道路者,这就是天下人反秦的开始了。

主父偃的眼光很准,一下就能抓到问题的根本。这个本事很多人都有,只不过也就到"有"为止了,而此人最狠的莫过于解决或者取消问题问题的本事,这就太厉害了。

景帝朝的晁错削藩和《推恩令》形成的对此高下立现:古时诸侯封地不过百里,无论用强势还是怀柔都比较容易控制。但如今的诸侯却统领数十座城邑,封地千里,中央的控制一旦松懈便开始骄奢放纵;管得紧了又会相互勾结来对抗朝廷。如果朝廷来硬的要削减他们的封地,就会萌生叛乱的心思。倒不如加封诸侯王所有的儿子,诸侯王的子弟有的多达十几个,但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王位,其余的虽也是诸侯王的亲生骨肉,却没有半点封地,这样下去国朝仁爱孝顺之道不得宣扬。如今令诸侯王将恩德施惠于众子弟,给他们分封土地使他们都成为诸侯。如此以来,每个人都可以如其愿,诸侯的封国同时被分割,久而久之必定能化解诸侯的实力。"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后来,主父偃又在尊立卫皇后及揭发燕王乱伦这两件事情上立功。大臣们都对他的那张利嘴非常害怕,行贿他的财物累计达千金。有人批评他太张狂骄横了,主父偃却说:"我从年轻时开始游历,到现在已四十多年,始终不能成就功名。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兄弟不以我为兄弟,诸侯王的门客联合起来对我排挤,我遭罪太多、太久。大丈夫活着的时候不能荣华富贵,纵然是死也要尝试一下五鼎烹的酷刑。现在我年纪越来越大,因此才会倒行逆施。"

主父偃为平民时曾在燕、赵游历,后来做了官便揭发了燕国阴事。赵王害怕他成赵国的祸患,打算先上书揭发主父偃,但因为他一直身在朝中迟迟不敢揭发。等到主父偃要到齐国当佐相,刚一离开关中,赵王便即刻上书给武帝,告发主父偃收受诸侯王贿金,谁给钱才能让谁成为符合《推恩令》条件的诸侯王。此时又恰好齐王自杀的消息传到朝中,武帝大怒,以为是主父偃胁迫齐王而导致他自杀,立即召回主父偃并交给官吏审问。

主父偃承认收受诸侯王贿金之事,但确实不曾胁迫齐王自杀。武帝不想杀他,公孙弘争谏说:"齐王自杀后无子孙可继承王位,齐国降为郡,主父偃是第一大罪人,不杀主父偃不足以向天下人交代。"于是诛灭了主父偃全家。

从主父偃的自述看,他知道自己在作死,无论是《推恩令》还是"迁豪强入茂陵"都会把人得罪到底而毫无余地,所以他才放开了贪。而很多渴望改变命运者往往只能看到自己"对"的那一层,临拜拜时就有些稀里糊涂,比如韩信。

法律条文主父偃不可能不清楚,最后倒霉的不止自己心中定然也是清清楚楚的,但清醒如主父偃者自己却选择了这么个结局,说到底就是自私--自己快活,自己过瘾流行。所以,当有人为了"改变命运"而声情并茂、声泪俱下时就要留意他了,如果不是只想着自己会有那么痛苦吗?

凡事都认为自己"对",只是表现程度有所降低,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凡事都觉得自己"错"且能接受又如何呢?谁爱怎么"对"谁就怎么"对"去,都自觉"对"自有相持不下的时候,最后就只有都"错"的人出来收拾局面。

所谓"残真即妄,全妄即真","全错"即"无我"。

关键词: 改变命运 夜以继日 法律条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