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环球微动态丨东吴有鲁肃榻上策,蜀国有孔明隆中对,曹魏有何相似的对策

时间:2022-09-16 16:42:1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公元207年,经过数年兼并战争,主要有基本一统北方的曹操、坐拥江东的孙权、荆州刘表、益州刘璋、西部张鲁马超韩遂等势力。这一年,刘表去世,曹操南征机会来了,于是问计荀彧,得到的答案是:"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但曹操冒进,以为能够一战而平东吴,结果赤壁之战大败,三国鼎立之势形成,曹操暂时丧失了一统天下的可能。

公元200年,鲁肃与孙权合榻对饮时,官渡之战胜负未分,鲁肃就清醒的指出北方大敌只会是曹操,所谓"今之曹操,犹昔项羽",未来吴国如何在天下纷乱之中立足和一统天下,历史上称之为"榻上策"。

公元208年,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资料图)

鲁肃与孔明的这两个对策,分别成了东吴与蜀国的战略发展方阵,之后依其计略。东吴与蜀国都有明确的战略对策,那么作为三国最大的主角,立志一统中国的曹操,又有何统一的战略对策呢?

鲁肃,可能是三国最被低估的谋士,才华不输于郭嘉、诸葛亮,仅略逊荀彧一筹,之所以这么评价,不妨看一看鲁肃的榻上策详情。

榻上策云: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刘表去世之后,曹操抢先南下进攻荆州,占据了长江上游的江陵,于是鲁肃改变战略,联合枭雄刘备,抵抗南下的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势力依然很大,鲁肃建议借荆州给刘备,多树曹操之敌。终其一生,鲁肃一直主张孙刘联合抗曹,这无疑是最正确的战略,可惜孙权与刘备在夷陵之战前没想明白。

纵观鲁肃榻上策,没有诸葛亮的隆中对具体,但却是战略性的构想,如果东吴依计行事,未必不能夺取天下。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谈话,就是史上有名的"隆中对"。

拿下荆州与益州之后,招募英雄豪杰,"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等到天下大变之际,可以两路北伐中原,即出荆州与出秦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后来蜀国的发展方向,基本按照隆中对推进,可惜关羽大意失荆州,以及刘备怒而兴兵惨败的夷陵之战,打乱了蜀国战略。

东吴与蜀国都有明确的战略方针,那么作为三国最强的魏国,又有什么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呢?其实,虽然没有明确的"榻上策"、"隆中对"这样的战略文章,让人一目了然,但从曹操手下第一谋臣荀彧的经历中,却能看到曹操统一全国的战略。

曹操手下谋士众多,最广为人知的是郭嘉、贾诩、程昱等人,但鲜为人知的是,荀彧才是第一谋臣,曹操能够一统北方,离不开荀彧之策。笔者认为三国谋士无出其右者,纵观荀彧提出的战略对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在具体步骤上,先剪除张绣和吕布等北方军阀,再与袁绍决战,最后是平定河北、北伐乌桓等。经过17年的征战,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初步奠定统一中国北方的局面,形成威逼江南的战略态势。

3,奉天子以令诸侯。公元196年,在要不要奉迎天子汉献帝问题上,袁绍拒绝了,曹操手下多数谋士也拒绝,但荀彧力排众议,最终说服曹操。于是,曹操亲率大军进抵洛阳,将刘协迎回许县,从此造成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并为其此后统一北方战争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政治基础。

有趣的是,公元217年曹操再一次南征东吴,以此来看,曹操统一全国的战略应该是先平定东吴,再平定蜀国。但司马昭时代先平定蜀国,17年之后才由司马炎平定东吴,可见曹操这一战略是错误的,低估了平定东吴的难度。

笔者认为,与孙权、刘备不同,曹操本身就是一位军事家、战略家,对统一全国有所规划,谋臣更多的是拾遗补缺,即便如荀彧这样的天才,也很难靠一篇战略文章打动曹操。所以,孙权有鲁肃的榻上策,刘备有孔明的隆中对,唯独曹操不可能有类似的策论。

参考资料:《三国志》

关键词: 统一全国 赤壁之战 战略方针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