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天天热头条丨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诸葛亮弃而不用,子午谷奇谋可行吗?

时间:2022-09-15 17:32:4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三国时期诸葛亮出祁山的时候,魏延提出一个奇谋,那就是自己率领五千精兵、五千兵役兵出子午谷,与此同时诸葛亮带领大部队从大路过,届时魏延突袭长安,之后咸阳以西的地方唾手可得。后续只要守住长安坐等诸葛亮率大部队会合,然后兵锋直指洛阳,匡扶汉室指日可待。但是诸葛亮弃而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就流产了。千年来无数人都在考证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也有无数人在想诸葛亮为什么弃而不用?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深挖那一段历史,看看子午谷奇谋的可行度有多高。


(相关资料图)

"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魏略》

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

奇谋隐蔽性

奇谋最重要的就是隐蔽性,子午谷奇谋和偷渡阴平都是同一时期的事情,我们先对比一下两者的隐蔽性有多高。首先曹魏和蜀汉交战那么多年,双方互相渗透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细作不可不防。邓艾偷渡阴平是上言,而魏延是在军前会议上提出的,如果说历史教会了我们什么,那就是:"利可共,谋必寡"。利益是可以共同商量的,但是谋划事情最好是人越少越好,且不说意见不和,万一有细作泄密那就全盘皆输。在提出谋略这件事上魏延就略输邓艾,隐蔽性不如邓艾。

其次就是双方行走路线的隐蔽性,邓艾走的路是无人之地,史载:无人之地七百馀里。第一蜀汉没有在这里布防,第二这个地方没有人走;魏延走的子午谷就不一样了,史载: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平民百姓都知道这条路而且有数万人通行过这条路,曹魏怎么可能不加以防范?而且之后曹真攻打蜀汉的时候走的就是子午谷,史载: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这就证明子午谷这条道是曹魏君臣以及百姓都知道的道路,魏延本身就是想要靠奇袭取胜,但是现在两者对比一下,子午谷奇谋还有"奇"吗?丧失了其隐蔽性,曹魏大军只要在子午谷口稍微防范一下,魏延及所率部队死无全尸。

行军可行性

考虑完奇谋的隐蔽性之后我们再分析一下行军的可能性,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冬十一月,邓艾率万余人自阴平逾绝险至江由....。这段话的意思是冬天十月时邓艾开始走阴平道,一直到十一月邓艾才抵达江由,也就是说邓艾用了一个月时间走了七百里。而魏延却说: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什么意思?意思就是魏延觉得自己可以十日之内通过子午谷,奇袭长安。根据《长安志》的记载,子午谷长达六百六十里,而且入口距离汉中洋县一百六十里。也就是说邓艾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七百里,而魏延要用十天时间走八百二十里,其中还包括六百六十里的山路。

子午谷是什么地方?子午谷是秦岭连接西南大道的小道,而向子午谷这样的小道一共有六条,不过子午谷是最险峻的一条,史称:"秦岭六道,子午为王。"历代都有兵家企图偷渡,三国志记载:建兴八年,魏将张郃企图偷渡子午谷,结果因为大雨连绵而退兵。资治通鉴记载:魏将曹真企图偷渡子午谷,结果走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的路。事实上不止蜀汉想要通过子午谷奇袭曹魏,曹魏也想通过子午谷奇袭蜀汉。曹魏没有通过子午谷,魏延如何保证十日内行军八百二十里?更何况子午谷道路是沿山修建的栈道,一旦栈道毁坏那就需要花费时间疏通栈道,很容易耽误行军速度。

《汉书·陈汤传》记载重装日行军三十里,轻装日行军五十里。《武经总要》记载平常日行军三十里,快速行军日行六十里。也就是说古代行军速度大致在日行三十里和日行六十里中间。《梦溪笔谈·官政一》记载北宋时期"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意思就是一个人一个兵所携带的粮草可以供行军十八日。虽然这是北宋时期的记载,但是考虑到古代行军大致相同,所以蜀汉行军所带粮草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魏延计划带领五千精兵和五千兵役,也就是说他所能携带的粮草也就够吃二十天左右,而他的日行军速度为三十里最多应该也不过六十里,考虑到子午谷路途艰难,这个数据可能还要打折扣。携带的粮草只够二十天,行军时间在十几天左右,那么魏延走出子午谷之后只能强攻长安,因为他的粮草不够支持他返程。

原本奇谋规定是魏延十日出子午谷奇袭长安,诸葛亮二十日左右抵达长安。如果魏延十日之内不能取得长安,那就没必要了,因为诸葛亮大军都快抵达长安了,曹魏一定重兵防范。就算魏延能活着走出子午谷,那也很难攻下处于防守状态的长安城。综上所述,魏延一定要在十日之内奇袭长安,但是根据古代行军速度以及子午谷地形地貌,个人觉得十分悬。如果攻不下长安,那么魏延就会陷入粮草困境,届时部队如何求生也是一个问题。

《长安志》载,谷长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西安府南百里;南口曰午,在汉中府洋县东一百六十里。

资治通鉴·魏纪: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

三国志·张郃传: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攻城的可行性

蜀汉攻坚能力实在是不可恭维,在携带攻城器械的前提下,诸葛亮强攻陈仓二十多天都没有攻破。长安城经过两汉的加固,其防御能力远超陈仓。魏延奇袭长安就意味着魏延难以携带大型攻城器械,那么魏延怎么攻下长安城?魏延在子午谷奇谋中提到的是长安守将夏侯楙会弃城逃跑,也就是说魏延攻下长安的前提是夏侯楙会弃守城池。如果没有弃守长安,那么魏延的胜算有多大?

"傕随道收兵,比至长安,已十余万……围长安。城峻不可拔。守之八日,吕布军有叟兵内反,引傕众得入。"

意思是李傕曾经率领十万大军攻城八日都没有攻破,最后还是靠内应才进的长安城。而李傕攻打长安是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前三十六年,在这三十六年间并没有记载长安城被大规模破坏。所以魏延要想攻破长安城,必须满足的条件就是夏侯楙弃守长安。史书记载夏侯楙没有太大的军事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夏侯楙傻。魏延在子午谷奇谋中说长安守将夏侯楙弃守长安之后长安就只剩下御史和京兆太守,但是他没有说雍州刺史郭淮。

曹魏雍凉军区就在长安附近,而郭淮身为雍州刺史还是有些才能的。只要郭淮短期固守长安那魏延也就会陷入两难。邓艾偷渡阴平最初目的是引姜维退兵,让钟会趁机攻破剑阁,至于邓艾一路攻打到成都,这是在他偷渡前并没有想到的。魏延的目的就是攻破长安,而攻破长安的前提就是夏侯楙弃守,但是中间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了。比如说夏侯楙坚守长安以及郭淮临危受命,这些不确定因素魏延都视而不见,那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还有多少?

四人闯关皆铩羽

昆阳之战,谁都以为刘秀不可能成功,但是天降陨石正中王莽军营。

赤壁之战,都以为曹操十拿九稳,但是火烧赤壁三分天下。

邓艾偷渡,谁都没有想到这一支部队可以绕过剑阁终结蜀汉的寿命。

如果你问我子午谷奇谋能不能成功?我只能说有可能成功,但是可能比我中五百万的几率还小。魏延的计策太悬乎,很少有人想要去尝试,因为试错成本太大了。如果我花两块钱去试试能不能中五百万,我当然乐意了,因为我损失的不过是两块钱。但是如果让我花一百万去试试能不能中五百万,我肯定不乐意,因为风险太大了。在当时蜀汉兵力一共才十万人左右,你让诸葛亮用十分之一的人去试试能不能中五百万,你觉得以小心谨慎著称的诸葛亮会去干这种事情吗?更何况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子午谷奇谋的风险太大了,虽然是有可行性的,但是前提是要在上天眷恋的情况下去实施。

我们分析完子午谷奇谋的可能性后,我们一起看看千百年来闯关者的结局。

曹真曾经建议大军从子午谷进宫汉中,当时陈群力荐不能出兵,但是曹真坚持出兵。曹真的部署是司马懿带领大军从汉水进军,郭淮等人从斜谷进军,而曹真带领军队从子午谷进军。结果适逢雨季,栈道被雨水冲断,曹真走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最后魏明帝下令撤军,曹真只能心怀遗憾奉命撤军。

桓温北伐时期,司马勋受命从子午谷奇袭长安。但是奇谋被前秦丞相看穿,丞相在子午谷口埋伏七千精兵伏击司马勋。司马勋惨败,之后千年未有兵家出子午谷奇袭长安。

明末时期,闯王高迎祥率兵出子午谷。当时闯王带领了五万多人,想要直捣长安。但是孙传庭在谷口伏击,高迎祥全军覆没,自己被凌迟处死。

抗日战争时期,王耀武试图兵出子午谷奇袭张学良。但是王耀武行军三天就放弃了,原因是找不到水源,且子午谷环境太过险恶。其实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因为张学良早就派兵驻守子午谷谷口,就等着王耀武送死

纵览千年,无数兵家都想要兵出子午谷,都想着一战成名,但是结局都差不多,那就是铩羽而归,当然也有一些人归都不能归。

总结

子午谷奇谋太过凶险,但是自古就是机遇与风险并存,风险高不意味着不能成功。子午谷奇谋有没有可能成功?有!但是可能性非常小。纵观历史,几乎万事都有可能,因为历史的不确定性太强了。

关键词: 也就是说 一个月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