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天天讯息:朱元璋在坟地里说了9个字,年轻人听到后,对朱元璋说:我跟你混

时间:2022-09-09 08:33:1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元朝末年,天灾不断,苛政如虎,民不聊生。朱元璋顺势而起,赶走蒙古人,建立大明朝。从朱元璋起兵,到明朝的建立,有许多功勋之人被历史铭记,例如徐达、李善长、刘基等人,这些人有武将,也有文臣。朱元璋称帝后,提倡培养年轻官员,有一批年轻的政治新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例如胡惟庸、朱同、杨宪。而本文的主角,就是杨宪,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最令人意外的是,杨宪和朱元璋相遇,是在一个坟地里。

先介绍一下朱元璋刚起兵时路线:朱元璋从濠州(凤阳)起兵,先攻打定远,然后占领滁州和和县,等廖永安、俞通海等人来投奔后,在采石矶惊险渡过长江,然后攻下太平。经过半年的筹谋,最终夺取集庆(南京)。而在这半年内,朱元璋要面临的主要敌人,名叫福寿,他的官职是元朝江浙行省左丞相、兼集庆路兵马大元帅。也就是说,在朱元璋占领南京周边的时候,福寿是朱元璋最大的敌人。

朱元璋对待对手非常豪迈,在渡江之战和集庆之战的过程中,一些列的元朝将领,例如纳哈出、陈埜先、康茂才等十多人,被朱元璋活捉后,朱元璋又把他们无条件释放了,如果不是十恶不赦之人,朱元璋都没有杀他们。南京城破的时候,元帅福寿并没有失去蒙古人的血性,他放弃了逃走的机会,最后力战而死,算是"以身殉国"了。朱元璋入城后,对福寿非常敬佩,亲自安排为他下葬。《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资料图)

太祖率诸将取集庆路,水陆并进……福寿督兵力战,死之。庚寅,克集庆路。太祖嘉福寿之忠,为棺衾以礼葬之。

当然,朱元璋厚葬福寿,一方面是佩服福寿是为忠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抚元朝的降将。但正在朱元璋在埋葬福寿的时候,有一位年轻人出现在了"坟地"现场,这位年轻人名叫杨宪。杨宪祖籍山西太原,仪表堂堂,从小熟读经史。元朝末年,他的父亲在江南做官,杨宪一家迁居于此。杨宪早有投奔朱元璋之意,但他是元朝旧臣之子,碍于身份,不敢贸然投奔,所以才来试探朱元璋的意图。

杨宪问朱元璋:"公何厚葬彼之贼首?"(译:你为什么要厚葬敌军的主帅呢?)朱元璋看了看这位年轻人,对他说了9个字:"元失其政,在君不在臣!"(译:元朝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是他们君主的暴虐,并不是这些忠臣的错!)

杨宪听完后,大受感动,当即表明身份,要为朱元璋效力。不仅如此,杨宪回到城中,拉着好友夏煜、孙炎等十多人位儒士来投奔朱元璋。特别是这位叫孙炎的人,后来被朱元璋任命为处州总制,后来帮朱元璋请刘伯温出山,立下大功。所以,孙炎是杨宪的好友,而刘伯温是孙炎请来的,很多人认为,杨宪和刘伯温关系很不一般,甚至有人说,杨宪是刘伯温的学生,这些在《明史》中并不存在。

杨宪归朱元璋后,可以说表现的非常干练,他的功绩主要有三点:

第一,朱元璋占领南京后,开始坐镇南京,指挥各地将领东征西讨,杨宪每天在朱元璋身边,处理频繁的兵马调动和行军文书,并且挑选出最重要的由朱元璋率先处理,从未出错。杨宪记性很好,朱元璋若有所问,杨宪总能第一时间找出数日前的文书,堪称朱元璋的"最强大脑"。

第二,朱元璋和临近的张士诚、方国珍多有摩擦,需要一位言辞得当、胆识过人的人担当使者,杨宪屡次被委以重任,出使张士诚和方国珍。有一次,杨宪被张士诚扣留,拒不投降,被张士诚扣了两个多月,最后朱元璋用张士德的弟弟张九六去和张士诚交换,才换回杨宪。而后,朱元璋再次派杨宪出使张士诚,杨宪毫不畏惧。杨宪这种胆识,朱元璋十分欣赏。

第三,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在各地打仗,不能亲临,多次派杨宪以"都事"的身份前往各地了解情况。杨宪总能第一时间搞到一手资料,有一次,李文忠违反朱元璋的意思,悄悄任用一些张士诚的降将做为心腹,被杨宪偷偷告诉朱元璋。李文忠非常纳闷,自己非常秘密的人事调动,竟然在短时间内被杨宪发现,杨宪堪称朱元璋的"内部特工",心细如发。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十分重视杨宪,曾想让杨宪做宰相,后来咨询刘伯温的意见,刘伯温说:杨宪有才华,但没有做宰相的器量。果然被刘伯温说中,杨宪刚刚当上中书省左丞,就开始排除异己,更为"幼稚"的时,杨宪竟然想扳倒李善长。李善长在朱元璋心中可是大明朝第一功臣,十个杨宪的分量也不足以和李善长相比,最终杨宪的种种罪行被发现,以"放肆为奸事",被朱元璋所杀。

杨宪的能力确实出众,曾是大明朝最闪耀的能臣干吏,可惜器量不足,最终失败落幕,令人惋惜。

关键词: 第一时间 以身殉国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