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天天微头条丨明朝之前没有棉被,那古人是如何御寒的?古人的智慧让现代人叹服

时间:2022-09-07 08:51:2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棉花最开始种植是在公元前5-4000年前的印度河流域,南北朝时期传入到中国,当时只有边疆地区有种。棉花传入到中原地区是在宋朝末年,有青、黄、白三种,那时的中国人把棉花叫做"白叠子",并不知道棉花有御寒的作用,就把它当成观赏植物。

9世纪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就在他所写的《苏莱曼游记》中提到,中国人把棉花种在花园里,大家围在旁边观赏。棉花传入中国前,人们用木棉填充被褥,明朝时期,朱元璋看很多老百姓在冬天冻死,就强制要求全国老百姓用棉花做棉被,棉被才走入寻常百姓家,帮助老百姓度过冬季。

我国著名气象家竺可桢将过去5000年气候变化分为了四个温暖期河四个寒冷期,四个寒冷期分别在西周、南北朝、南宋、明清,这四个时期比现在还要冷,而且还没有暖气空调,很多人都被冻死,明朝时期的人就更加倒霉了,连棉被都没有,他们又不是铁打的身体,没有棉被该用什么东西御寒呢?

白居易曾写过一首《卖炭翁》,诗中有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的老人身上只有一件薄薄的单衣,但还是希望天气更冷些,这样就有更多的人来买他的炭。从白居易这句诗就能看出,明朝以前的人可以靠烧炭来御寒,秦朝的"火墙"就是用炭来取暖,"火墙"就像现在的暖气,人们在房子墙壁里打造一个空心夹层,夹层内铺设管道,管道口安放在房子外面,炭火在管道口焚烧,烧出的热力就能包围整个房间。"火墙"只能为室内的人取暖,室外的人要想取暖就用不上"火墙",但他们可以准备一个"手炉"。

"手炉"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它的内部是一个容易导热的铜制器皿,里面烧有炭火,铜器的外部还有一个圆弧形的外罩,有了这个罩子手既能取暖又不会被高温烫伤。有"手炉"就有"足炉","足炉"比"手炉"大一些,又叫"汤婆子"、"锡夫人","足炉"放在棉被里面用来温脚的,为了防止夜晚失火,"足炉"里面就不放炭火了,而是用热水代替。

古代没有动物保护法,人们可以用动物皮毛制作冬衣,最保暖的动物皮毛是狐狸皮,而狐狸皮全身上下最保暖的地方是腋下的毛发。狐狸体型小,腋下的毛很少,要做一件完整又厚实的冬衣要用很多狐狸毛,大概100只狐狸才能做出一件。狐狸比较狡猾不是很好抓,人们抓不到狐狸就会用鸭和鹅的绒毛来做冬衣和被子,鸭和鹅的绒毛不是最外面那层又硬又长的毛,而是贴近腹部那层又细又柔软,呈芦花朵状的毛。鸭和鹅的绒毛比棉花还保暖,古时候又没有化工产品冒充,古人盖的才是百分之分的鸭绒被鹅绒被,让现代人都羡慕了。

古人这些御寒方法我们现在还在用,看完之后不得不佩服他们太有智慧!

关键词: 动物皮毛 可怜身上衣正单 观赏植物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