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世界热文:刘备托孤,充满阴谋论的背后,是对人生理想的彻底否定

时间:2022-08-02 06:49:4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

历史上的皇帝向亲信大臣托孤 ,总是充满了阴谋论。因此,托孤过程中的权谋争斗被无限放大,因为托孤失败的例子很多,原因就是所托非人。要么是受托之人能力不够,要么是受托之人能力太强而篡权夺位。勉强算成功的托孤,是西汉大臣霍光,他虽然起到了托孤大臣的作用,遗憾的是霍光及其家人并未得到善终。至于年代更久远的"伊尹放太甲",因为放有流放的意思,很多人就把伊尹和权臣划了等号。在怀疑一切的思辨精神指导下,堪称史上最成功,结局最完美的刘备托孤,同样陷在权谋斗争的漩涡里出不来。由于《三国演义》影响很大,刘备托孤的事就不再赘述,但是许多人为什么就不相信是刘备深思熟虑后的肺腑之言呢。

刘备把年幼的儿子刘禅托给诸葛亮,原话是这样对诸葛亮说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兴国,成就大业。若嗣子可辅,则辅之;若不可辅,君可自取。刘备说得清楚明白,可是人们在"自取"二字上看到了隐情的冰山一角,由此认定了其中的信息量实在惊人。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即使是平凡百姓也对帝王心术和权谋诈术略通皮毛。普通人的认知来源于民间艺术的说书和戏曲,耳濡目染后颇有无师自通的天赋,加上人类好奇探究的本能,许多人具备了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的能力。要说刘备君臣托孤是肝胆相照,估计深受权谋和宫斗影响到人们是难以接受的。人们不能接受的根本原因是,刘备和诸葛亮君臣算是黄金搭档,但是他们绝不是圣人,所以不能用看圣人的眼光来看刘备君臣。托孤过程绝不可能 是坦坦荡荡的光明磊落,托孤成功必然是经过了多方博弈后产生的结果。总之,刘备托孤没有内情,吃瓜群众是不会答应的。

关键词: 原因就是 深思熟虑 封建社会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