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每日热议!明朝皇帝大多表现平庸,为何仍能维持近300年统治?

时间:2022-07-18 08:45:4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明朝共传16帝, 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外, 其余14个皇帝, 大多表现平庸。如此一个平庸皇帝扎堆的朝代, 却维持了近300年的统治, 这是为何呢?

万历首辅张居正


【资料图】

一是有强有力的内阁保障权力正常运行。自正德帝以后, 皇帝们就沉溺于各自的爱好之中, 很少过问朝政。极端者如万历帝, 甚至30年不上朝。皇帝缺位后的国家大事, 一般就由内阁通过票拟、修旨等方式来处理。及至后来, 皇帝又以扶植太监的方式来平衡内阁权力过大的危险。

二是从表面上看, 明朝中期以后的皇帝很少过问政事, 可在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上, 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 举旗定向, 毫不含糊。以被《明史》黑得最厉害的正德帝朱厚照为例, 《明史》称其"然耽乐嬉游,暱近群小, 至自署官号, 冠履之分荡然矣"。事实上, 正德帝玩起来固然很疯狂, 可办起正事来却一丝不苟。如他在1517年御驾亲征, 指挥应州大捷, 击退来势汹汹的蒙古王子伯颜, 交出了一份相当漂亮的成绩单。

木匠皇帝朱由校

我们所熟知的"木匠皇帝"天启帝朱由校,沉溺于木匠活里, 疏于朝政, 终于"培养"出大太监魏忠贤。可他两次大胆启用熊廷弼, 经略辽东, 使得努尔哈赤的后金基本上没占到什么便宜。至于后来的崇祯帝朱由检,一上任就干净利落地清除了魏忠贤势力, 有勇有谋, 可圈可点。

既然如此,那明朝缘何到崇祯帝灭亡了呢?这其中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就客观来看,明朝历代皇帝不作为导致文官集团与宦官势力过大,严重削弱了皇权,这是其一。其二,女真族后金政权兴盛强大。后金政权的皇太极,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位十六年中,前后五次大规模进攻明朝,深入关内,每次都"堕我名城,残我赤子,饱掠我玉帛金珠,不可胜数"(《邢襄题稿》),使中原人民遭受巨大涂炭。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爱新觉罗·皇太极

其三,国内农民起义的打击消耗了明朝政府大量军事和经济力量,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崇祯元年(1628)爆发了高迎祥等农民起义。后来起义军在李自成、张献忠领导下,转战南北,严重摧毁明王朝统治的大厦,最后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进入北京城。明思宗朱由检走投无路,自缢煤山。

主观上来看,崇祯帝朱由检存在两个致命弱点:刚愎自用和性好猜疑。例如他即位不久,大学士刘鸿训,在内阁"锐意任事",明思宗对他的意见"有所不可,"刘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这话伤了明思宗的自尊心,所以"深衔之,欲置之死。赖诸大臣力救,乃得稍宽"(《明史·刘鸿训传》),崇祯二年(1629)竟借故将他谪戍代州(今山西代县),崇祯五年(1632)死于戊所。

袁崇焕

还有一个例子是抗清名臣袁崇焕。他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崇祯帝朱由检对于顺耳之言及符合他想法的意见则很感兴趣,并加以重用,礼部侍郎周延儒和王应熊都是因"语皆迎帝意"而特旨擢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的。再如佞臣温体仁,就是因为善于揣测明思宗的旨意,施用奉迎之术,最后升任首辅,而且居位长达八年,任期这样长在崇祯时期是绝无仅有的。这样的奸佞之徒当道,必然要使政治黑暗、腐败,最终促成了明朝的崩溃。

电视剧中的魏忠贤

关键词: 后金政权 爱新觉罗 农民起义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