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全球短讯!尉迟恭居功自傲,李世民勃然大怒,一代名将黯然归隐!

时间:2022-07-12 06:41:4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过生日,心情很好,大摆筵席与众臣同庆。大将尉迟恭可能是一开始就对宴席的座次不满,仗着多喝了两杯壮胆,跑到一个坐在自己上首位的大臣面前质问:


【资料图】

敬德怒曰:"汝何功?坐我上!"

那意思:你有啥本事,敢坐我前面,你有我功劳大吗?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一看气氛不对,就跑过来想当个和事佬,劝走尉迟恭,谁知道尉迟恭耍起了酒疯,竟然"拳殴道宗,目几眇"。尉迟将军火了,拿出战场杀敌的气势一拳打在李道宗的眼眶上,差点让堂堂亲王成了"独眼龙"。

虽说李道宗是皇亲国戚,但也一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封王也是凭了真本事,并非浪得虚名,现在竟然无缘无故挨了胖揍,这个尉迟恭真是太嚣张了!坐在旁边的李世民气坏了,于是"上不怿而罢"。这饭是吃不下去了,好好生日派对搞成这样,唐太宗找谁说理去?

事后,李世民找尉迟恭个别谈话,进行批评教育,发了一通让尉迟恭后面十来年都胆战心惊的感慨:"我一直觉得刘邦诛杀功臣太过残酷,不愿效法,可没想到却纵容了你,看你现在这飞扬跋扈,目无法纪的样子,连我的面子都不给了。看来刘邦当初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国家秩序必须靠严格的奖惩来维护,韩信和彭越被处死都是咎由自取。希望你也能吸取教训,好自为之"。想想韩信彭越凄惨的死状,尉迟恭老实了,从那之后战场也基本不上了,开始刻意淡出朝局。但李世民的恶气似乎一直没有消除。七年后,李世民突然召见基本已经是个闲散人的尉迟恭,一见面,皇上劈头盖脑地质问:"听说你打算谋反,给我解释解释!"

这简直是无中生有,晴天霹雳!尉迟恭目瞪口呆,心说我啥都不干了也不行吗?情急之下"解衣投地,出其瘢痍"。那意思,看看我在战场上为了大唐江山留下的一身伤疤,陛下还要怀疑我的忠诚吗?李世民可能也觉得有点理亏,赶紧打圆场:"卿复服,朕不疑卿,故语卿"。爱卿把衣服穿上吧,朕并没有怀疑你,朕就是跟你开个玩笑。晕!君无戏言,您这么开玩笑,尉迟将军情何以堪?

其实,尉迟恭明白李世民的用意,这回不是嫌他目无法纪、飞扬跋扈,而是觉得他吃闲饭太久,对朝廷没有贡献。或许自从那次搅局生日派对,殴打李道宗后,陛下就一直对自己心存芥蒂,君臣间的信任再也没有修复的可能了。尉迟恭虽是一介武夫,却很识时务。脱衣事件后,又浑浑噩噩地在朝中混了三四年,便正式要求提前退休,李世民连挽留的话都懒得多说,立刻批准,一代名将从此归隐,再不过问朝局。这场由宴会座次引发的恶性事件,断断续续经过了十来年,才算是有了最后的处理结果。

或许有人说,这李世民也太小心眼儿了,人家尉迟恭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并且也有忏悔的行为,为啥还要揪着问题不放,一揪就是十来年,其实形成这样的局面,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

一、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但李世民已经无法再信任尉迟恭

功高盖主是个非常要命的事情,特别是对皇帝来说。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有一个功高盖主的臣子,特别是掌握军权的臣子,无异于在皇帝的睡榻旁边放了一只猛虎。

而尉迟恭在那次生日派对上,连皇亲国戚都不放在眼里,说揍就揍,这样的表现,实在是大有自我膨胀到控制不住的趋势,如果不加以遏制,恐怕后果会不堪设想。从内心来说,李世民很在乎自己的"声誉",他不愿学刘邦诛杀功臣,留下千古骂名,但又必须抑制功臣的心理膨胀,怎么办?那就只能不再让他们有立功的机会,不再被重用,冷落到权力核心之外,对尉迟恭,就是采取了这样的策略。尉迟恭不傻,更没有谋权篡位的野心(便是有也不行,论手段和能力,他跟李世民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自然明白李世民的用意,为了保住脑袋,还是低调做人比较好,既然领导不重用,那咱也识相一些不请战,更不邀功。

所以整个贞观年间,尉迟恭基本没有再参加过什么像样的战役,原因并非尉迟恭没有能力,相反是他太有能力,李世民不敢用,也不能用。而他本人也因为"前科",而不敢主动请战,也不能主动请战。这对曾经在战场上生死与共的君臣,却在盛世丧失了彼此的信任,没有了信任,还谈什么合作?尉迟恭哪里还有前途可言。

二、团队必须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更不宜出现负面情绪

那么作为开创大唐的功臣,尉迟恭就在高管的位置上,睡在功劳簿上混待遇不行吗?这怕也是不妥。咱们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创业公司经过艰苦卓绝的打拼阶段,终于成功上市,迎来了公司持续辉煌发展的新局面,这时候,往往会出现新员工与创业员工之间的矛盾,这恐怕是很多现代企业中常见的现象。创业期的员工肯吃苦,在市场上敢打敢拼,但却不一定能够适应大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企业壮大后招聘的新员工,特别是业务部门中层以上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有大企业管理经验的行业精英,专业上有水平,管理企业有经验。

于是矛盾来了,新员工说:"那些老员工整天倚老卖老,观念陈旧,技术也不灵光,难道是元老就可以不思进取,当绊脚石么?"创业员工说:"公司的天下,是我们陪老板打下来的,当初我们为了企业生存吃苦受累的时候,你们这些新人在哪里?如今事业成功了,难道公司要忘本,抛开我们这些老人?"

这新老之间的矛盾,很有些尉迟恭愤而质问:"汝何功?坐我上!"的意味。时间久了,这种矛盾必然会衍生出强烈的负面情绪,影响团队的发展。李世民正如这上市公司的总经理,看来"博古即可通今",还真是有道理。

但问题如何解决呢?在解决尉迟恭的问题上,李世民多少借鉴了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做法。刘秀登基之初,也遇到了打天下时武将为主的"功臣集团",与新朝建立推行文士治国后,"能臣集团"的尖锐冲突。不过刘秀没有学习他的祖先刘邦,将居功自傲的功臣们诛杀殆尽。而是采取了以"盛名厚禄"换朝中实权的策略。给功臣们分封世袭贵族称号,赏赐土地和丰厚的俸禄,以报答他们出生入死的开国之功,同时以"劝退"的方式,让他们将手中的国家治理权交给更适合的新人,明白留在朝堂明争暗斗,于国于己都没有好处,不如功成身退,即可享受生活,还能留下好名声。李世民对尉迟恭虽然使用的是"喝退法",但也保留了他开国元勋的荣耀,并保证了他退休后悠闲富足的生活。细品之下,这与那些拿了上市公司原始股,以顾问之名急流勇退的创业员工,感觉还真是大同小异。

三、团队不养闲人,保持长青需要体现价值

或许有人会说,你上面说的那些有点问题,尉迟恭可不是因为那些只知道躺在功劳簿上养尊处优的"创业员工",一直到他隐退,都是那个时代屈指可数的军事人才。况且,即便是"创业员工",跟随企业成长的案例也很多,并不都如你说的那样。

不错,尉迟恭确实有能力,如果当初他不是居功自傲,丧失了李世民的信任,当时才四十多岁的他,完全可以再为大唐江山征战几十年,将自己的才干充分体现,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但问题的关键是,他的能力,领导不敢用!一个不能带兵打仗、杀敌卫国的军人,留在军队里,和一把不能刨土的锄头有何区别?除了被同僚和下属说闲话,还有什么其他价值呢?

况且,你占一个领导岗位,实际干活的人还得不到提拔;无所事事的可以居高位,下面多少双眼睛看着,天长日久,下属怨声载道,万一人心散了,风气坏了,还得"总裁"李世民出面收拾烂摊子。得了,不管用什么策略,为了大家都少些麻烦,也为了还有日后还能有相见甚欢的余地,尉迟将军您还是主动离职吧,这才是明智之举。同理,伴随企业成长的员工,也一定是与时俱进,能够不断创造价值的人群。有一次朋友聚会,我问一位年过不惑,却每天依然忙碌,甚至加班至深夜的朋友,为何身居知名公司高管,早已跻身成功人士的行列,为何每日还要如此拼命?

朋友回我:"我只有忙起来才能不断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业绩,只有公司的业绩不断攀升,我才有留在团队价值。曾经的辉煌,只属于过去,而未来要靠今天才能创造。所以停留在过去的人,迟早要被淘汰,因为他创造不了未来,也就没有了希望。"

朋友说的道理,我想当年的尉迟恭在隐退的时候,也已经悟出,只是他因为自己的冒失失去了机会。希望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能够认清形势,把握机会,用务实谦虚,与时俱进的态度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关键词: 居功自傲 上市公司 与时俱进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